????早在2010年,我市就出臺了相關保護管理辦法,規定古樹名木嚴禁砍伐或者遷移,并且所有古樹名木都要掛牌保護,并劃定保護范圍。那么,目前梧州到底有多少名木古樹?它們的保護現狀又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為古樹名木建立“身份證”
????按照《城市綠化條例》,百年以上樹齡的樹木,稀有、珍貴樹木,具有歷史價值或者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均屬古樹名木。
????因此,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護我市現存的古樹名木,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我市開展全市古樹名木調查工作,對每株古樹名木的樹齡、生長狀況、地理位置作了詳細記載,并建立了檔案,給每一株古樹建立了新的“身份證”。
????參看《梧州市古樹名木錄》,樹齡最大的古樹位于倒水鎮古善村的一株小葉榕,今年已有756歲,樹高17.8米,地圍達到了270米。其次便是位于京南鎮大岸村的一株606歲、高14米的樟樹。而市區的古樹名木相比之下,則“年輕“許多,樹齡最大的是生長在撫沖苗圃內的兩株桂花樹,今年430歲。
????市創園辦工作人員黃亞光介紹,目前,梧州市(不含三縣一市)已建檔的古樹名木199株,其中樹齡在3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66株,100年至300年的二級古樹133株。古樹名木的保護率達到100%。
????古樹保護面臨哪些困難
????“2009年生長在珠山上的一株百年榕樹因為白蟻和雷擊而死亡,主要是這些古樹隨著自身樹齡的增長,生理機能逐漸下降,抗病蟲害的能力也在不斷下降,所以一旦出現災害天氣,很容易出現枝干斷裂的情況。”黃亞光說,目前,三縣一市的古樹名木大多生長在村鎮,因為環境好、人口較少等原因,它們的生長情況反而好于生長市區“備受呵護”的古樹名木。
????不能忽視的是,古樹原先種下時,所處地點大多人口稀少,空間開闊,土壤條件也不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區人口增加,房屋也鱗次櫛比,古樹生長的空間越來越窄,原來的泥地也變成了堅硬的水泥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古樹的生長。與此同時,由于不少古樹靠近居民區,濃密的樹冠阻擋了光線,也被居民們砍掉了部分枝葉。
????此外,近年來,我市部分地段拆遷建房,原先生長于此的古樹需要移植。但古樹生理機能、抗病蟲害能力本就減弱,因此,一旦移植,存活十分困難。
????據悉,為了讓梧州市現有的古樹名木更好存活,2010年我市曾出臺《梧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暫行辦法》(試行)。根據《辦法》規定,全市古樹名木實行統一管理,分別養護。所有古樹名木嚴禁砍伐或者遷移,并且要掛牌保護并劃定保護范圍。
????據市公園管理處主任李忠寧介紹,由于市區內大部分古樹名木的生長區域,靠近市民的生活區,且部分市民缺乏保護意識,因此,少部分古樹名木遭到了一定程度人為破損。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這些古樹名木的保護,2012年下半年,我市再投入15萬余元對32株古樹名木設置了圍欄掛牌保護,讓古樹享受“高規格”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