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收藏愛好者葉權生,閑暇時熱衷于用自己粗糙的手指,做一個木板房子、小木船……。這幾個月,他又在為制作新的東西廢寢忘食——將舊時繁華的“沙街”復原。這是一個按照與實物1∶20比例大小制作的模型,仿佛靜靜地向人們講述著“落雨大,水浸街”這段“小城舊事”。
????巧手制造模型
????說起這個模型的靈感,市民葉權生頗為觸動,“在這個展示梧州歷史的‘老東西’藏品廳里,有些問題被市民反復提及?!比~權生說,一些前來參觀的外地游客,甚至是梧州市民,都會問他騎樓城里水環和水門的用處,這些問題的背后,讓他感受的是市民對梧州水文化的疏離感。于是,2012年的最后一天,葉權生靈感突發,他要再現梧州“沙街”(現今南堤路)在解放初時,被洪水淹沒的情景,用實物模型留下這段與水相關的記憶。
????此后的每一天,葉權生都花光自己的心血,構筑著這一讓他難以忘懷的“小城舊事”。在這個長近兩米的木框里,葉權生用水粉畫出了沙街背后的連片山脈,切割一塊鏡子作為波光粼粼的水面,用鐵皮折成一艘小船,甚至是發洪水時每家每戶門前的梯子、在洪水中屹立的電線桿,他都一一做了實物模型。
????知道哥哥把模型當寶貝來擺弄著,葉權生的弟弟也來幫忙了,“這些模型都是靜態展示,所以我給它弄些動態的東西”。原來,在模型的底座下,他設計了一個旋轉裝置,馬達一啟動,鏡面上的鐵船便擺動了起來,看得眾人驚呼連連。
????復原商業氣息
????模型雖大致成型,但是葉權生卻希望“精益求精”,“房子做得再逼真,也不及還原街道的生活、商業氣息來得真切?!比~權生坦言,對于他來說,最大一項工程就是要還原1954年左右,沿街店鋪的鋪名和它所買賣的貨品,“我的回憶也不一定準確,希望更多的老街坊給我提提意見?!?/p>
????話語間,葉權生的老同學張道吾拄著拐杖走進來。兩人碰面后話匣子一打開,這段歷史稍微清晰了?!斑@家叫‘馮堂記’專做花生油的,那是‘舊至益’賣海產雜貨的?!睆埖牢嶂钢P椭鸺易x出了店鋪名字,葉權生在旁記錄著。
????“老葉,你還記得嗎?”張道吾指出做龜苓膏生意的店鋪,饒有興趣地回憶童年趣事,“當時我們躲到龜苓草里捉迷藏,還有到旁邊店鋪偷吃了太多的桂皮導致流鼻血?!绷牡脚d之所至,他們又有點悵然若失,“散了,回憶都散了?!?/p>
????如果你也知道這條街道的一些故事,不妨到九坊路“老東西”博物館里聊上一會,共同搭建梧州人的“小城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