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郢鎮(zhèn)鎮(zhèn)安村村民姚火生說,一個青壯年在夏郢鎮(zhèn)打工一天的工資約為50元錢,但一個殘疾人即便提出只領30元的工資,也沒有人愿意請他們做活兒,這就是農村殘疾人家庭所面臨的生存狀態(tài)。
????為了做好農村殘疾人的扶貧工作,市殘聯(lián)根據區(qū)殘聯(lián)相關文件的安排,從2012年起推行“陽光助殘扶貧基地”的建設,以基地為中心,通過安置殘疾人生產勞動、輻射帶動殘疾人家庭等方式,幫助農村貧困殘疾人增收脫貧。眼下,陽光助殘扶貧基地已經在我市各城區(qū)和三縣一市內全面建設。作為蝶山區(qū)“陽光助殘扶貧基地”夏郢鎮(zhèn)明金果場的負責人,姚火生重復著這樣一句話:我們要做到的就是讓每一戶貧困殘疾人家庭有增收。
????陽光基地幫增收
????日前,當記者來到姚火生的家中時,他那智殘的兒子正坐在門口靜靜地坐著,不與一個人打招呼。姚火生說,正是家中有一個殘疾人,所以自己知道農村殘疾人家庭的苦。
????姚火生記得那是1985年的事情,還未足歲的兒子因為高燒后得不到及時醫(yī)治淪為殘疾。那時,他和村中其他青壯年一樣,在外地打工。姚火生說,兒子的情況使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在外專心工作。隨后,姚火生決定要為兒子回到農村,即便就是在家門口耕地種果,也要守在兒子身邊照顧他。就這樣,姚火生在家門口的幾畝田中開始奮斗。經過多年的發(fā)展,他逐漸成為了村中較有規(guī)模的種植戶。在自己的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同時,姚火生也看到了村內其他殘疾人家庭的困境。
????與姚火生的情況不同,大部分貧困殘疾人家庭在基本生活還難以保障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多余的資本進行創(chuàng)業(yè)。而自身殘疾不便,或要照顧殘疾的家人難以抽身等情況,又使得廠家企業(yè)把這類人拒之門外。
????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的生存情況受到殘聯(lián)部門的關注。2012年年底,市殘聯(lián)開始在全市的農村內開展“陽光助殘扶貧基地”的建設,以幫助殘疾人脫貧增收。蝶山區(qū)殘聯(lián)在尋找符合條件的合作基地時找到了姚火生,雙方的想法一拍即合。很快,陽光助殘扶貧基地的項目就選定由姚火生的果園負責實施。
????因地制宜促增收
????“陽光助殘扶貧基地”主要采取的是安置殘疾人生產勞動和輻射帶動殘疾人家庭等兩種方式,按照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幫扶。項目落實后,殘聯(lián)隨即展開對夏郢當地殘疾人家庭的摸底調查。家中有荒地可進行種植行業(yè)的,基地免費提供種苗、化肥等生產資料,并提供培訓指導服務;家中沒有合適耕地的,則安排到基地中就業(yè)。
????與其他的助殘項目不同,陽光助殘扶貧基地這一項目中對種養(yǎng)的內容沒有具體的要求。姚火生說,這一細節(jié)的安排很實際,如果選定的品種需要在種養(yǎng)時間內有很大的經濟投入,或勞動強大很大,反而加重了殘疾人家庭的負擔,會適得其反。通過前期的調查,殘聯(lián)和姚火生為當地殘疾人家庭選定了種植速生桉,在今年3月5日,以每戶500株苗木的數量發(fā)放給9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種植。
????3月21日,記者隨姚火生來到了村民陳裕建的家中。為了照顧殘疾的兒子,陳裕建過去近20年來一直在村中以打散工為生。幸好現在有了“陽光助殘扶貧基地” ,陳裕建表現出了興奮。他說,根據姚火生的教導,他在領取苗木之前已經把荒廢十多年的山頭整理了一遍,現在領到的苗木已經全部種上了。
????盡管種下了速生桉,但如何熬過漫長的5年生長期,陳裕建也十分茫然。的確,速生桉的種植要在5年后才能達到一個較好的經濟循環(huán),而種植短期的蔬菜作物是姚火生想到的一個解決辦法。由于臨近市區(qū),優(yōu)質的木薯、紅薯和玉米幫助夏郢鎮(zhèn)引來了不少商販。姚火生說,待農忙過后,就會引導殘疾人家庭種植這些短期的作物,以保障未來一段時間的生活。無論是長期種植的速生桉,還是短期種植的蔬菜,蝶山區(qū)陽光助殘扶貧基地的發(fā)展想法就是為貧困殘疾人家庭找到不擔風險,卻有一定收益的發(fā)展渠道。
????在基地的砂糖橘種植地中,48歲的肢殘人士姚愛娟正在為橘樹施肥。這個多次外出打工被拒的農村婦女,與其他4名殘疾人士一起,終于在蝶山區(qū)陽光助殘扶貧基地找到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每月固定1200元的工資,讓她為兩個兒子掙到了學費。(西江都市報記者 歐蕾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