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陳曉雯
????這是一場超越生死的愛心接力賽。
????去年7月,生前提出志愿無償捐贈器官的藤縣居民陳彩園,在身故后幫助了四名急需進行器官移植治療的患者。至今,我市相繼涌現了五位成功捐獻器官的愛心志愿者,41名志愿者先后填寫了《中國人體器官捐贈自愿書》,主動加入紅十字志愿者隊伍。
????志愿者們跨越生死,坦蕩無私地奉獻愛心,進行著一場動人的愛心接力,讓人真實地體會到人道的力量和博愛的溫暖。
????生命延續
????今年3月9日上午,在藤縣埌南鎮打工的涂振權放下手中的工作,鄭重其事地穿上西裝,來到市紅十字會。這天,他要和大女兒、二女兒一起,填寫《中國人體器官捐贈自愿書》,志愿參與器官捐贈活動。
????涂振權是藤縣塘步鎮大元村人,一個多月前,他經歷了一場巨大的變故。
????1月30日晚,在赤水港碼頭附近,涂振權年僅21歲的兒子涂建波突然遭遇車禍。騎著摩托車的涂建波撞上了石墩,嚴重受傷。經過醫生一天多的搶救,2月1日,涂建波經搶救無效,被診斷為死亡。
????白頭人送黑頭人,作為父親的涂振權以及涂家上下都無法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三天時間里,涂振權幾乎瘦了一圈。
????負責搶救涂建波的蒼梧縣人民醫院醫生向家屬咨詢,是否進行器官捐贈,為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帶去康復的希望。
????“器官捐贈”這個陌生的詞語,是一直在家務農、偶爾到附近鄉鎮打工的涂振權第一次聽到。
????經過醫生的詳細解釋,樸實的涂振權想到,如果這既能幫助別人,又能讓涂建波的生命在世上以另一種形式延續,這何嘗不是一個好的方式呢?
????經過與市紅十字會的反復溝通,涂振權無償捐贈兒子有用的器官。
????就這樣,一顆心臟的停止,帶來了三人的重生。涂建波的肝、腎分別幫助了福建、江蘇和廣東籍的患者。
????在其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一直保持與涂振權的聯系,向他介紹這三名患者手術、康復、出院的情況。
????3月初,在看到市紅十字會拍攝的接受器官捐贈的患者康復出院的錄像后,經歷喪子之痛的涂振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他感受到了助人的快樂。
????當日,他再次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填寫《中國人體器官捐贈自愿書》,志愿參與無償器官捐贈活動。兩個女兒也決定和他一起參與。
????父女三人既是器官捐贈的志愿者家屬,又成為了器官捐贈的志愿者,他們共同奉獻愛心,進行著一場動人的愛心接力。
????跨越障礙
????和大部分志愿捐贈器官的志愿者及其家屬所經歷的基本相同,涂振權和他的女兒填寫志愿書遇到家人的反對,經受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和心靈的煎熬。
????首先站出來反對的是涂振權的姐姐。
????姐姐們反對的原因和其他志愿者家屬反對的主要原因基本一致,都是因為捐獻器官與“死者為大”、“死后留全尸”等傳統習俗相違背。
????為了此事,涂振權多次致電向姐姐們解釋。
????后來,姐姐們又認為,作為一個活人,簽志愿書決定死后的事,這個舉動太不吉利了。這也是部分家屬反對志愿者參與簽訂志愿書的原因。
????但是,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涂振權的極力堅持,還有女兒們的支持,讓簽訂志愿書這個義舉得以在家族內部通過。
????這邊才說服姐姐,那邊支持涂振權的女兒也遭遇到周圍的一些非議,“愛出風頭”的風言風語也隨之出現。
????“我們起步較晚,市民知曉率不高,對器官捐贈會產生一些誤解。但是,今后我們會多組織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并帶頭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市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黃超亮坦承。為了吸引更多市民群眾參與活動,擴大影響力,市紅十字會志愿者不斷加大器官捐贈的宣傳力度,并制作了約五分鐘的陳彩園事跡視頻,在宣傳活動中播放。同時,還增加醫院醫務人員對器官捐贈解釋工作的培訓。
????回憶起看到康復患者的視頻,涂振權父女三人異口同聲說:“看到他們健康、快樂,我也很快樂!”這句話,不但是涂振權心底深處的一句話,也是眾多器官捐贈志愿者及其家屬發自內心的一句話。
????3月20日,涂振權領到了紅十字會頒發編碼為“45000106”的中國人體器官捐贈志愿卡和榮譽證書。
????榜樣力量
????志愿者人數從0到41,背后是陳彩園、涂建波這些榜樣的積極推動。
????已經簽訂志愿書的鐘阿姨是一名熱心公益活動的市民,她說,看到媒體的相關報道,了解涂振權一家的事跡后,她深深地被這家人的偉大舉動所感動,產生了要參與這項公益活動的想法。“我認為,死后健康的器官能治病救人,等于生命獲得重生,很有意義。”
????同樣地,作為最為年輕的志愿者,25歲的物業公司職員文小姐是受到了梧州市第一例器官捐贈者陳彩園事跡的影響,她說,看到陳彩園事跡后,覺得自己也應該像她那樣,為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帶去康復的希望,讓愛心延續。
????據市紅十字會統計顯示,截至3月26日,全市已有41名市民參與志愿捐贈器官活動,有近一半志愿者是通過各種媒體了解志愿者的故事后,受到榜樣力量的影響而加入志愿者隊伍的。志愿者來自各行各業,既有20多歲的青年,也有50多歲的中年人。其中,市紅十字會的6名工作人員全部加入志愿者行列。
????“全國有15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大多數患者在苦苦等待時離開了這個世界,我覺得如果自己死后還能幫助別人,這很有意義。”涂振權的女兒涂婕作為志愿者,積極向周圍的人宣傳。
????黃超亮介紹,參與志愿活動的市民都是平凡而質樸的,他們懷著慈悲之心、助人為樂之心、大愛之心,在生命中寫下并不平凡的一筆。“人體器官捐獻不僅是崇尚文明、科學的體現,而且志愿者以自己生命的光輝照亮別人的生命,是對自身、對社會乃至對自然的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黃超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