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黃金銘 通訊員 鐘強) 4月24日下午,我市突然出現較大降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打開電腦,登錄山洪災害監控預警系統,實時監控一小時內的雨量、水庫運行水位。
????“這一系統今年投入運行,可以實時監控到山洪地質災害和城區防洪堤、水庫運行情況,增加了一道汛期安全防護屏障。”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李玉華說。
????去年,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向自治區有關部門積極爭取非工程措施項目,加快山洪災害監控預警系統建設,在今年汛期前順利投入使用。據了解,該系統共設置了494個監測點,其中水庫監測終端106個,自動雨量監測站265個、簡易雨量監測104個,自動水位站19個,使我市防汛減災預警預報系統進一步完善。
????李玉華介紹,山洪災害監控預警系統能及時了解全市降雨情況、水庫水位及水庫大壩安全情況,特別是水庫運行情況,可通過每隔一小時自動拍攝的照片實施監控。當水庫達到警戒水位時,監測終端就會發出警報,并通過短信發送給相關人員。同時,我市每個村屯均建設了一到兩個雨量監測點,一旦某個監測點降雨量超過正常值,系統將自動報警,并發送短信提醒注意防范。
????據了解,與防汛抗旱部門一樣,地質災害、水文、氣象等部門也通過加強非工程項目措施,建立起了實時監測平臺。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通過三維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整合本系統監測點和氣象、水文部門的雨量站技術功能,并增加土壤濕度儀、地聲探頭等設備,采集相關數據實時傳輸到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室電腦終端,通過分析自動生成并發送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提高了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效率。
????市防汛抗旱指揮中心和市地災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氣象、水文、水利、地災等部門建立起來的預警預報系統,有數千個現代化技術的監測點,將大大提高對自然災害的防御監測水平。今后,各部門之間進一步整合資源,使技術體系更加完善、運行效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