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羅麗思 通訊員 張涇)今年是《工傷保險條例》頒布10周年,4月26日上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市人力資源市場組織開展以“依法參加工傷保險,保障職工工傷權益”為主題的工傷保險集中宣傳活動,通過現場政策咨詢、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政策咨詢和幫助。
????昨日,在活動現場,不少勞動者就最關心的工傷保險的參保范圍、如何認定以及提交材料等內容進行了咨詢。市民李先生的兒子是我市某建筑公司的一名建筑工人,前段時間在工地搭建房屋模板時從高處摔下受傷,他希望了解這種情況是否能為兒子申請工傷。工作人員告知李先生,根據最新修訂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他兒子所在的建筑公司應當按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雇工繳納工傷保險費。李先生兒子的情況,可向社保經辦機構提交工傷認定申請表、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以及醫療診斷證明,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待人社部門審查后作出認定,被認定為工傷的職工參加了工傷保險的,可直接向社保經辦機構申請享受相關的工傷保險待遇,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相關待遇由用人單位支付。
????“李先生兒子的情況,近年來在我市建筑行業的勞動者群體中比較普遍。”據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對一些沒有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民工來說,在提出申請認定工傷時,常常就卡在提供勞動關系證據這一環節。除勞動合同外,蓋有單位公章的工作證、考勤表、工資條等,都可作為勞動關系的證據。如果無法提供這些證據,還可通過勞動爭議仲裁的方式,明確勞資雙方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因此,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群體,在參加工作時應注意保存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憑證,日后發生勞動爭議時,是維權的重要證據。
????據了解,隨著《工傷保險條例》的實施,工傷保險參保范圍擴大,以及職工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市申請認定工傷的人數逐年增長。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含三縣一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158708人,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數為1284人,工傷保險基金當年累計支出194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