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劉清華)日前,梧州市畜禽屠宰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稱市屠管辦)組織商務、公安、工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畜牧水產獸醫部門開展聯合執法,依法查獲私宰肉143.5公斤。
接群眾舉報,太和沖某廢舊廠房內有一私宰窩點。4月26日清晨,商務、公安、工商等部門執法人員驅車前往,現場看到兩名年輕男子正在宰殺生豬,一名較為年長的男子則在一旁看護。執法人員在現場依法查封一頭已經宰殺、除毛、尚未開膛的生豬和已開膛的半邊豬肉,合重122.5公斤。
隨后,聯合執法人員巡查南中、大東以及新興市場。巡查中發現,新興市場某豬肉攤檔有21公斤涉嫌私宰的豬肉在售,執法人員依法查扣。在此次聯合執法行動中,執法人員依法繳獲私宰肉共143.5公斤,市屠管辦將統一銷毀。
私宰肉為什么打之不盡?執法人員指出,利益驅動仍是根本原因,但一些社會原因需要靈活解決。
目前,我市城郊仍有部分生豬散養戶,散養戶所處位置較為偏僻,加之豬只數量少,到屠宰廠租用批發場地“劃不來”。為圖方便,散養戶會自行聯系豬肉零售商賣豬,并為其宰殺。散養戶飼養的生豬或因“土法養殖”,其肉質也被大眾認可,不愁銷路。
針對上述現象,一線執法人員指出,要避免散養戶以此為理由私宰生豬,職能部門可參照“蔬菜直銷”的模式。即在不影響正常市場秩序的情況下,職能部門在屠宰廠開設“生豬直銷區域”,引導散養戶將生豬統一運到屠宰廠銷售、宰殺,以有效杜絕私宰生豬。
商務執法人員同時提醒市民,未經檢驗檢疫的豬肉或存安全隱患,市民應到定點攤檔購買豬肉及其制品。執法人員還為此支招:生豬經屠場屠宰,其身上都有抹不掉的數字印記,市民可以此辨別豬肉是否經正規渠道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