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龍天傳 文并攝
道路上垃圾成堆,小區內私搭車棚,安裝獨立水表的費用一調再調……長洲區京梧社區興安小區管理不善的話題,一直為住戶所詬病。
近日,又有小區居民反映,今年以來小區的水泵因負荷過大頻頻跳閘,造成由無負壓水泵供水的高樓層居民家中出現頻繁停水現象。興安小區既沒有物業管理,也沒有業主委員會,面對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小區的住戶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問題1:補償費去向為何不公示?
據京梧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08年3、4月份期間,由于市億祥房地產公司(現改為大正房地產公司)在沒有得到有關部門批準的情況下,深挖地基造成興安小區的小區道路塌方及部分住戶門口地面及墻體出現裂縫。經雙方協調后,億祥房地產公司同意補償興安小區7.6萬元。
據小區住戶張女士介紹,當時廖建、黃意榮、陳漢深等三名小區住戶建議小區其他住戶簽字,同意由他們作為住戶代表負責追收補償金。當時,小區約有80戶居民簽了字。隨后,廖建、黃意榮、陳漢深三人和房地產公司簽訂協議書并代領7.6萬元的補償金。
當年8月份,廖建等三人成立了“興安小區商住樓管理小組”,理由是這是有居民的簽字認可的行為。
據長洲區大塘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曾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多次要求廖建等人將管理以來的收支情況及7.6萬元補償費的具體去向做出說明,但對方一直諸多推脫,不肯配合,直至2010年有居民就此事上訪至長洲區政府,并要與廖建、黃意榮、陳漢深三人打官司,補償費的使用說明才有了個說法。
記者從一份由長洲區法院的判決書中獲悉,該“管理小組”為修建新供水系統無負壓泵,先后向廣西梧州自來水工程有限公司(現粵海江河水務有限公司)支付工程款33216.79元,支付李杰鵬無負壓供水設備49000元,合計8萬多元。據黃意榮稱,當初7.6萬元的補償款已經包含其中。
問題2:水泵常跳閘到底歸誰管?
據粵海江河水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09年10月開始,廖建、黃意榮和陳漢深等三人以興安小區現有的二次供水系統,損耗大且衛生情況差為由,與公司進行協商,要求在小區安裝無負壓泵(供水新系統)。
粵海江河水務有限公司經評估后,認為興安小區安裝供水新系統是合理的,同意他們報裝,但前提是一定要征得小區住戶的同意。然而,小區住戶張小姐告訴記者,當時廖建等人在眾業主不知情的情況下,便開始著手安裝供水新系統,且安裝新系統費用從起初的498元/戶升至798元/戶后,又提升至900元/戶,均未作解釋和公布。
對此,“管理小組”的主要成員黃意榮予以否認。據他介紹,最初下發安裝戶外獨立水表的通知是2009年9月份,費用為498元/戶,當時是考慮用商住樓原有的水管進行改造安裝。后來因為很多住戶不同意安裝戶外獨立水表,“管理小組”便商議采取新鋪管道的方案,并根據施工單位的工程預算,于次月將裝表費用調整為798元/戶。11月27日,該“管理小組”再次發出通知,自12月1日起報裝全新無負壓直供水一戶一表的價格為900元/戶。
事后,有180多戶左右加入新供水系統使用,剩余120戶居民的供水目前由粵海江河水務有限公司接手。
至于新供水系統經常跳閘的原因,“管理小組”的黃意榮解釋稱,一方面是使用供水新系統的部分居民私自加裝水龍頭,另一方面,部分由粵海江河水務有限公司接管的高樓層住戶也加入到新系統的使用當中,使得無負壓泵的負荷過大,才出現跳閘問題。
此外,記者還走訪獲悉,黃意榮等人至今還拖欠該系統的施工方20000多元,因此,施工方也以此為由拒絕對該系統進行徹底檢修,這也是造成常跳閘的原因之一。
粵海江河水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曾想回應部分居民的訴求,全面接管小區的供水,實行“一戶一表”,但現有的水泵則需由黃意榮等人自行管理。原因是維護該水泵的費用需要均攤到居民的水費中,但居民用水價格是政府統一核定,公司無權額外收費。但這一想法遭到黃意榮等人的拒絕。
問題3:住戶垃圾費該如何收取?
由于目前興安小區存在兩套供水系統,相關責任人也不同,因此小區住戶不能就收取垃圾費的問題達成一致。
據“供水新系統”方負責人之一的黃意榮稱,由于年事已高,他于今年2月4日已經對外宣稱欲退出“管理小組”。為此,他聘請了一名居民容先生來負責“供水新系統”的水費收繳工作。
但對于垃圾費,容先生表示,他雖無得到授權代收垃圾費,但為了小區的潔凈環境,也曾嘗試去和住戶溝通,無奈住戶一直不配合。而部分住戶則表示,由于之前種種不愉快經歷,令他們對所謂的“小區管理小組”成員大失信心,因此,拒絕配合收費。
為解困局,有住戶提議解散“管理小組”,粵海江河水務有限公司接管整個小區的供水,然后垃圾費可以統一由水費中扣除。但由于粵海江河水務有限公司明確表示不會負責高層住戶的用水問題,因此,這個提議一直被部分高層住戶否決。
采訪中,記者在小區門口看到并列著七八個垃圾桶。據了解,這是長洲區政府為小區住戶設置的,旨在讓居民自覺將生活垃圾堆放自處再統一處理。但記者發現,仍有部分居民有隨意丟垃圾的行為,小區的衛生環境一直不盡如人意。
據京梧社區負責人介紹,社區也多次出面動員住戶組建業主委員會,但部分居民卻不能以小區公共利益為重,甚至和社區工作人員“談條件”。小區內很多住戶對自己“當家做主”行使權力的議程并不關心,對履行物業共有部分的共同管理責任的認識不到位,民主管理、有序參與的意識淡薄,正是阻礙“管家”產生的根源所在。
正所謂有舍才有得。筆者相信安寧舒適的小區環境是大家的追求,因此,作為小區的住戶就必須為此付出努力,從自身做起,愿作標榜,敢為人先。多自問“我付出了多少”,少質問“你得到了多少”,才能將以公共利益為重的“正能量”傳遞到小區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