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一側,一排玉蘭樹之間,每隔十來米,就放有一個刷了紅色油漆的自卸式垃圾桶,而水泥路的另一側,則是村民們的房子,各家各戶門前都放置有一個裝垃圾的籮筐,門前地面相當整潔……這是近日,記者到蒼梧縣梨埠鎮龍科村走訪的發現。
????村民互助會約束村民行為
????龍科村的村委會主任鐘達養告訴記者,隨著“美麗梧州·清潔鄉村”活動的深入展開,龍科村增加了垃圾桶、垃圾斗車等硬件設施。但是在開展清潔鄉村之前,龍科村村民們的生活環境一直都保持得相當整潔。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來,該村村民之間早就成立了一個村民互助會,村容村貌能保持得如此好,村民互助會功不可沒。
????“誰不遵守互助會的規章,我們就孤立誰。”蒼梧縣梨埠鎮龍科村村民李陸新告訴記者,所有龍科村村民都必須遵守互助會的規章,誰違反了這個規章,那這個人將會被全村人“孤立”,紅白事不會有人幫忙。沒有人會違反這個規章,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都會遇到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
????保持生活環境的整潔,是互助會規章里的其中一條。因此,村民們都非常注重自家的清潔,這并非門口整潔,打開門后屋內一片混亂。記者走進村民龔桂芳家的院子,發現院內所有物品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地板上沒有一點垃圾,連犁田用的拖拉機都是沖洗干凈后才放到院子角落里的。“看見有一點垃圾掉在地上都覺得不舒服。”龔桂芳說。
????“屋里屋外,她(龔桂芳)每天都要打掃兩遍。”鐘達養告訴記者,無論打開哪村里哪戶人家的大門,都可以看到整潔環境,即使某戶人家的房子并不寬敞漂亮,但一定是整潔干凈的。
????定期檢查獎勵先進村民
????據鐘達養介紹,該村的村民互助會成立已將近十年。在互助會規章的制約下,村民們都非常團結。因此,當今年“美麗梧州·清潔鄉村”活動開展的通知到達龍科村后,龍科村村委馬上召集各戶主前來開會,商量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完善環保設施。
????在農村,有些村鎮收取的垃圾處理費是每月每戶3元,而龍科村村民所繳納的垃圾處理費是每月每戶10元,盡管比別的村鎮要多,但是村民們也樂意。“有專門的保潔員來家門口收垃圾,不用自己把垃圾拎到垃圾池去,何樂而不為?”若干個接受記者采訪的村民均這樣表示。
????鐘達養介紹,今后村里將會實行每星期一次小檢查,每個月一次大檢查,每季度進行一次衛生評比,對表現優異的村民進行獎勵,而獎勵部分的資金也來源于村民每月所繳納的這10元垃圾處理費。
????新型保潔“裝置”方便實用
????據了解,為了能一直保持整潔的環境,龍科村村委干部還自行設計了自卸式垃圾桶,不僅節約成本,還減輕了保潔員的工作負擔。這種垃圾桶是用油桶焊接而成,底部用角鐵支架支撐,保潔員只需要把斗車推到垃圾桶底部,再拉開底部的鐵板,垃圾就會掉進斗車里,方便又省力。
????鑒于龍科村平地較多,因此建立大型的垃圾填埋場不現實,而垃圾運到梨埠鎮里又需要花較大的成本,村委干部還設計了垃圾焚燒窯,保潔員將垃圾進行分類后,把可分解的垃圾運到焚燒窯燒毀,村民們可以去取灰燼用作肥料。而對于不可分解以及有毒垃圾,將會運到鎮上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