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陳素雅) 昨日是首個“全國救助機構開放日”,也是《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頒布十周年。梧州市救助站建站十周年的首個“開放日”活動同日舉行,活動邀請救助志愿者、社區工作者以及部分市民參觀考察救助站,使群眾對救助流浪人員工作有更為直觀的了解。
????據梧州市救助站副站長邱宗政介紹:“去年梧州救助站共救助2218人次,今年1~5月已經救助了913人次,為求助人員提供食宿、醫療、通信、返回、接送以及安置等方面的救助服務。在未成年人教育保護中心大樓竣工后,7~18歲的流浪兒童將被安置在該樓居住。”
????據悉,市救助站新近竣工的未成年人教育保護中心,高五層半,男女成人,男女兒童設區分別居住,既設有排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鍛煉設備,也設有電腦閱覽室、教室、心理輔導室等功能用房。但是如何讓接受救助的人員傾訴心聲,不再流浪,除了要求救助站工作人員有耐心、責任心外,救助措施完備也是重要條件。
????在大樓里,記者見到其中兩位居住在此的流浪兒童,年齡在10歲左右。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兩個孩子已經在救助站待了一段時間,因為無法找到他們的家庭信息,目前暫時在救助站未成年人教育保護中心和市福利院居住托管。兩個孩子看上去面貌整潔,但是眼神飄忽,不敢與人對視。據救助站工作人員介紹,曾經在外流浪的兒童一般不愿與陌生人交談,這類未成年人目前是重點救助人員。
????工作人員介紹,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人員,特別是因為家庭狀況不好而流浪的人員,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才能讓他們徹底告別流浪。“一些本應得到救助的流浪無著人士,因為誤解和偏見而拒絕受助,這平添了民政救助工作的難度,也為流浪無著人士的健康、安全等問題增添隱患。”市救助站副站長王勇告訴記者,為了不使流浪者因曝露于嚴寒、酷暑的環境中,或得不到及時的衣食救助而致生命危險,市救助站近年來除定期巡查開展救助服務工作外,還通過媒體、志愿者等協助,及時發現和努力勸說流浪無著人員進站受助。
????王勇表示,從今年起,每年的6月19日均為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市救助站將開展針對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政策的宣傳活動,并接待社會公眾參觀考察,以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