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曉雯 通訊員 鄒燕梅)高考結束后,部分考生因考試成績不確定、不理想而陷入苦惱中,一些性格內向的考生還可能因此過度焦慮、恐慌、煩躁,進而出現極端行為。專家提醒,應調整考生期望值,減少家長過分關注和詢問,為孩子營造輕松的氛圍。
????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科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鐘鈺聆表示,考后焦慮型心理較為常見,許多考生在考后會出現患得患失的狀況,尤其是平時學習成績較好的考生,他們期望值高,因錄取的不確定性而變得焦慮。
????鐘鈺聆解釋,考試焦慮是一種緊張焦慮的特殊情緒反應,它不僅發生在考前、考中,同樣也會發生考后。高考結束與被高校錄取前這段時間,通常是考生的“后高考心理期”,考生要承受等待成績、錄取而產生的心理煎熬,部分考生還會因成績和自己預期有較大差距而產生焦慮和自責。大部分考生的焦慮來自家長的期望,他們在考后過分關注、詢問容易給考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鐘鈺聆建議,考生應理性看待高考,調整自我期望值,和父母、親朋好友多溝通,把自己負面的情緒表達出來,也可以做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或外出旅游。家長切忌盲目攀比和過分詢問,應鼓勵孩子多做些有益身體健康的事,為孩子們創造機會去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營造輕松的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