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萬立平 見習記者 楊苑君 通訊員 梁穎) “我哋細個啊陣時,過河西要行一條浮橋……”近日,在萬秀區教育局會議室,退休教師陳冠中正向專家組講述自己小時候的事情,這是“梧州話”發音人決選中的一幕。參選的發音人表示,決選過程喚起了他們對老梧州的回憶。
????白話道出“老梧州”情懷
????對梧州的方言進行錄音、攝像,入選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永久保留,這在許多“老梧州”心里,是一項緊迫而有意義的工作。
????在現場,“老梧州”們對于方言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暢所欲言:“這次能把我們梧州白話錄下來,以后我們的子孫都能聽到,是件好事情!”“現在我們講的有些詞語字音,年輕人都不怎么講了。”
????決選過程中,能感受到入選者身上肩負的傳承梧州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自由對話環節,更是激起了他們心中的“老梧州”情懷。
????“舊時河東過河西的浮橋是木頭做成的,七八月份天氣熱的時候,中午的太陽曬得木板就像現在的鐵板燒。小時候家里窮,沒有鞋子穿,我就到橋頭泡泡水,憋著一口氣沖過去……”參選人陳冠中講起老梧州的典故如數家珍。
????入選“梧州話”青年男子類發音人的譚先生說,他感覺到梧州白話在慢慢發生變化。“以前我們講青蛙有幾種講法,可以叫田雞、‘蛤咩’,現在的孩子就只會講田雞了。”他認為,在時代變遷中一些詞語會慢慢被淘汰,現在記錄下來有助于以后的研究。
????就是要找“梧式”普通話
????此次梧州市有聲數據庫調查人員包括地方普通話水平較高、居中、較低三個層次的代表各一人。
????在地方普通話較低層次的發音人決選中,需要發音人用普通話進行自由發揮。發音人譚先生聽完要求后,不好意思地說:“我的普通話很‘漏’的。”誰知專家組異口同聲地說:“我們要找的就是梧州普通話!”
????看著大家愕然的表情,專家組成員楊璧菀博士笑著解釋:“我們所選的發音人就是找講‘梧普’的。地方普通話有著它的語音特點與研究價值,我們要找的正是帶梧州口音的普通話。”
????據悉,此次決選后,自治區專家組將對選出的“梧州話”發音人進行培訓、粵語錄音和攝像工作。在有聲數據采錄過程中,發音人還要用梧州白話“講古仔”,讓大家在多年以后還可聽到用原汁原味梧州白話所講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