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祝琳) 新學期開學之時有家長反映,孩子表現出抵觸情緒,甚至出現精力不集中、厭煩焦躁等現象。心理專家指出,這是孩子受“開學綜合征”影響的表現,假期末和開學初學生的心理調整很重要,家長、老師應指導和幫助學生盡快從假期狀態中調整過來,以積極的心態和飽滿的精力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連日來,記者了解到,不少家長反映孩子聽到“開學”、“上課”、“假期作業”等字眼,常常鬧情緒或發脾氣,甚至表現出郁郁寡歡、情緒低落等現象。市第二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陳楚瑩說:“準備要開學注冊了,兒子的假期作業還沒完成,我們督促了好幾次,他聽到了也充耳不聞、愛理不理。”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王國雄擔心地說:“女兒開學就上初三了,由于暑假習慣了‘顛倒黑白’的生活,開學之后怕她一時調節不過來,畢業班學習任務更重,這樣下去功課怎么跟得上?”
????記者了解到,假期里許多學生晚睡晚起作息時間發生了變化,甚至有部分學生通宵上網、打游戲,導致個人生物鐘紊亂,如不及時調整和恢復正常作息,有可能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影響。與此同時,一些家長趁著假期即將結束,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提前“收心”,給孩子定下各種目標,比如下學期成績要提高多少、考試要考到第幾名等,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據悉,對于孩子在假期末或開學初產生的低落、抵觸等情緒,專家稱其為“開學綜合征”。市春雨心理咨詢中心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雪珠表示,“開學綜合征”不是疾病,而是對環境、習慣等方面改變的一種情緒反應,是一個調整與適應的問題。經過暑假的休息,學生在很多方面都處于松弛狀態,如果突然施加過多壓力,很容易導致其出現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現象。陳雪珠說,開學前后一周是關鍵時期,學生要及時做好心理調適,家長應多跟孩子溝通,多給他們積極的心理暗示。準備升入畢業班的學生在調整心態的同時,還要多參與體育鍛煉,以良好的備考心態和強健的體魄迎接升學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