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底,我國高鐵營運里程已達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今年突破1萬公里應當沒問題。目前相當一部分二線城市已通高鐵。所謂二線城市,包括了未列入一線的如天津、重慶等直轄市,大多數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如廈門、寧波等,經濟發達的地級市,如蘇州、東莞等。這大體上是個民間說法,未見國家有相關標準。
高鐵由于運行速度快,在單位時間內,可以通過更多的列車,從而大幅度地提高運載量。據百度百科上的介紹,以一天單向運送的旅客量計,可以數倍于一條高速公路或一條機場專用跑道的運送量,如未來雙聯客車或雙層列車,運送量可以高達十數倍。在進一步完善設施后開展貨運,其效能也將進一步顯現。對中國的經濟當有大規模的抬升作用,其對二線城市的發展的影響,主要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大規模增加二線城市人流、物流的空間位移數量和頻次,促進各城市間包括與一線城市間的合理分工和配合,從而顯著提高經濟效益。
二、各二線城市,均為一定區域的經濟中心。在獲得高鐵的強大支撐后,各二線城市對各種生產要素的聚集的擴散作用,都將產生大變化,從而顯著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旅客和貨物周轉量不僅大規模增加,而且在途時間顯著縮短,首先是時間成本的節約,同時也是在途支付成本的節約。以貴陽至北京為例,從前乘火車,記得要40來個小時,現在提速后接近30個小時,如有了高鐵,只要6個小時。車票會貴不少,但時間只要一個上午或下午,在途時間減少,一路上吃的用的費用,也會顯著降低。
四、導致與空運、高速公路等運輸業間的競爭加劇。比如,從前從成都到重慶,火車要一個白天,后來成渝高速公路修通,兩地間運行時間只要4個小時,導致坐火車的人大量減少,促使火車提速,而正在興建中的成渝高鐵,將使兩地間的運行時間縮短為一個小時,不僅對高速公路,而且對航空也會構成極大威脅。這會是一場惡戰,最終會促進各方面都在運營時點、質量以及降低費用上下功夫,從而進一步惠及被服務方。
目前,整個高鐵仍然處于建設期,或者說是建設與營運并行期。有了高鐵后,還需要各二線城市所輻射區域的陸路、水路交通條件的匹配,既然高鐵的運量可以十數倍于高速路,就需要龐大的人流和物流來支撐,如果公路和水路等運量匹配不足,就會導致高鐵的運能放空。在我國,高鐵的投入,基本上是靠國債資金和貸款匹配來建設的,同時靠被服務方付費甚至高付費來還款,這勢必會成為推動物價上漲的一個因素,如果投入過多發展過快,涉及公眾的承受能力和建設質量。在發展中,如果高鐵競爭時處于優勝狀態, 也會造成公路、航空、水運一些線路運量的萎縮,這也會帶來其他運輸方式前期投入形成規模的放空。高鐵建設從前由鐵老大獨攬,也是影響建設效益和產生貪腐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的看法是,高鐵該建,各種運輸方式中該有競爭。但在規劃上,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上,建設方式上,都有眾多需要研究的問題,畢竟建高鐵已有時日,有不少經驗教訓。要特別注意考慮的,應當是降低建設和發展成本、投資規模及回收期限的進一步合理、安全系數的提高以及公眾的承受能力,競爭機制引入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周曉農,知乎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