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董宏偉) “村村通硬化路”工程還差40多公里完成,今冬明春水利建設進度已超五成,農村危房改造竣工6357戶總面積40多萬平方米,新建成沼氣池1200座……今年以來,各級各部門通過強力推進村道硬化、農田水利、危房改造、土地整治等項目,完善農村交通網絡、提升農田灌溉能力、促進土地流轉開發、改善農民住房條件,筑牢農村發展基礎。
????據統計,截至11月,全市學前教育校舍改建、農村生態能源、客圩渡船更新改造、“菜籃子”和品牌蔬菜基地工程等項目均已完成;貧困村屯道路、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五保村等項目建設進度均已超過九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共服務中心建設,以及岑溪市、長洲區、藤縣、蒙山縣的土地平整、農田水利、田間道路等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得益于日益完善的農村基礎設施,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城鄉差距較大等狀況正逐步得到扭轉,群眾出行、飲水、上學、住房等生活條件和農村面貌逐步優化,現代農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城鎮化建設都取得了明顯進步,部分“臟亂差”貧困村成了“綠美亮”新農村。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基礎設施建成投入使用,業內人士建議,項目后期管護工作很重要,有關部門應加強引導和宣傳,按照“誰受益、誰管護”原則,探索實行“村有村管”等農村基礎設施管護模式,多渠道籌集經費、落實管護人員,確保工程項目建得成、管得住、長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