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祝琳 通訊員 崔同湘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全新概括。
????“十二五”時期,位于兩廣咽喉的梧州,全面深入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主動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和自治區“雙核驅動”發展戰略為引領,全力推進粵桂合作,使創新驅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托起了粵桂兩省(區)開放合作的新高地。
????謀篇布局,創新驅動引領開放合作
????或許,沒有多少人能夠預料,山城梧州在短短幾年快速崛起,成為兩廣區域合作的中心和廣西對外開放的前沿。
????珠江—西江經濟帶東接粵港澳,西靠西南腹地,北連中南地區,南臨北部灣和東盟,是連接珠三角以及西南中南經濟腹地的橋梁和樞紐,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廣東、廣西山水相連、人緣相親,交流合作源遠流長,早在“十二五”初期,兩?。▍^)就著手謀劃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依托西江黃金水道打造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促進流域上下游加強開放合作、實現協同發展,推動兩廣經濟一體化。
????位于經濟帶中心的梧州,立足獨特區位優勢,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努力依靠創新驅動,實現經濟發展由“跟跑”向“領跑”轉變。2014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實施《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我市及時制定出臺《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梧州實施方案》;同年10月,由梧州、肇慶攜手在兩廣邊界打造的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作為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載體正式啟動建設。這是梧州探索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對外開放合作新高地的一次大膽實踐。
????作為目前國內唯一的東西部兩?。▍^)合作共建的跨省際區域合作經濟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在規劃之初,就面臨無可借鑒的組織管理和開發運營模式,特別是對于發揮兩省(區)比較優勢和資源優勢,推動相關重大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和促進產業合理布局等方面,存在較多的政策盲點和探索空間。然而,創新伴隨著試驗區的成長,從未停止。
????自開建以來,試驗區按照“統一規劃、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政策疊加、先行先試”原則,全力做好“大膽試驗、用足政策、項目布局”三篇文章,以共同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規劃建設為目標,聯合建立兩省(區)推進經濟帶發展規劃實施聯席會議、梧肇市長聯席工作會議等制度,并成立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聯合管委會,在管理運行機制、合作運營機制、生態開發模式、改革發展要素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政策、制度、改革、創新和環境的疊加優勢,創新建立符合試驗區實際的體制機制和發展路徑,助推試驗區加速騰飛。
????一年多來,我市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和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建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1至9月完成投資99.75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77.52%,項目開工率78.79%、完工率100%。1至10月,試驗區入駐企業165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40.2億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46.07億元;預計到2015年底,試驗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50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34.5億元。
????交通互聯,不斷刷新“東向”發展速度
????11月27日,在裝卸繁忙的李家莊碼頭,滿載貨物的廣州港至梧州港聯運“穿梭巴士”出發駛往廣州港南沙港區,便捷的航運物流增進了梧州與廣州兩地間的經貿往來。
????西江是連接兩廣的水上交通大動脈,便利低廉的水上交通,為物流運輸發展、沿江產業布局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創造了良好條件。今年8月,梧州港“港港聯運”項目簽約,由廣州港南沙港區到梧州李家莊碼頭的集裝箱水路運輸通道正式打通,現在每周都有四趟貨運班輪往返于梧州、廣州兩地,緊密的水上貨運合作,促進了西江沿江產業、服務業發展,助推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與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區區合作”。
????“十二五”時期,我市著力打造國內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現代立體綜合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在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過程中,我市積極投身珠三角、北部灣及大西南地區合作大通道建設,不斷拓展兩廣通道,加速接軌珠三角路網,大力推進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市域內交通網絡建設,水路、公路、鐵路、空港和管道運輸五位一體的大能力綜合交通新格局日臻完善。同時,深度開發西江黃金水道運力,實施西江航道擴能升級工程,打造西江客貨運集散中心和航運調度中心。
????隨著南廣鐵路全線貫通和動車組列車“公交化”,高速鐵路引領經濟帶建設和粵桂合作邁入“貼地飛行”的高鐵時代。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廣佛肇梧同城化、粵港澳“后花園”……高鐵為東西雙向的合作交流拓寬了新空間,也給梧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今年8月,粵桂黔三?。▍^)及高鐵沿線13市共同簽署《貴廣、南廣高鐵沿線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啟動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建設,梧州、佛山、肇慶等高鐵沿線節點城市的區位、交通優勢愈加凸顯。在高鐵經濟帶動下,梧州與沿線各方在產業轉移、金融商貿、文化旅游、生態環保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為產業布局延伸、資源“走出去”、項目“引進來”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如今,我市“東向”發展的速度不斷刷新:鐵路方面,柳梧肇廣鐵路建設、益湛鐵路擴能改造加快推進,啟動梧州與玉林、賀州城際輕軌規劃工作,協調廣東省推進廣佛肇梧城際輕軌規劃工作;公路方面,廣佛肇高速公路與我市環城高速公路、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同步推進建設;水運方面,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整治、梧州至肇慶3000噸級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實施;航空方面,梧州機場遷建工程有序推進。
????全面對接,構筑開放合作戰略高地
????初冬時節,位于西江南岸的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江南片區熱火朝天,國光電子產業園、航天北斗超電容、安富利電子產業園等一批產業項目快馬加鞭建設。作為中國音響行業的領軍企業,源植于廣州的國光電器公司,正是看準梧州作為珠西經濟帶重要支點的發展潛力,以全產業鏈的概念,逐步把總部制造和研發基地整體從珠三角地區轉移到梧州發展。
????“十二五”以來,我市以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為重點,積極推動試驗區等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打造成粵桂合作發展先行區、西江經濟帶協調發展先導區。自2011年以來,我市累計引進項目1721個,實際到位資金2611.75億元,其中產業轉移項目1027個,占項目總數的59.7%。
????依托“東向”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我市產業發展實現了由傳統產業主導向新興產業主導、由散小“拼盤式”產業向特色“領頭羊”產業集聚的轉型。統計顯示,過去梧州工業以傳統的輕工業為主,現在以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再生不銹鋼制品、電子信息和建筑陶瓷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為主,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70%以上,“十二五”全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雁行陣勢”布局取得明顯成效,園區集群化發展能力不斷提高,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園區、再生不銹鋼園區、梧州工業園區等七個特色園區產值超100億元,工業增加值提前實現“十二五”規劃預期目標。
????在全面開放合作的道路上,梧州一路高歌。“十二五”我市依托獨特的區位、交通、政策優勢,把握兩廣一體化深入推進的戰略契機,先后與珠江—西江經濟帶的肇慶、云浮、佛山和廣州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廣西唯一與廣東珠江—西江經濟帶四市均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城市。同時,我市注重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牽頭組織每年召開一次西江經濟發展論壇,深入推進梧玉貴一體化發展。梧州作為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區域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高,開放型經濟體系初步建立。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置身于改革發展大潮的梧州,正搭乘創新驅動的快艇,向著充滿希冀的“十三五”昂首奮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