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城縣開展心理救援期間,心理咨詢師為當地群眾進行心理干預。 (圖片由梧州市紅十字會心理救援隊提供)
西江都市報記者 陳素雅
9月30日,柳州柳城縣發生系列爆炸案,造成當地群眾11人死亡,51人受傷,整個縣城籠罩在悲傷及恐懼的氣氛之中。事發三天后,廣西紅十字會委派梧州市紅十字會心理救援隊的八名志愿者趕赴柳城縣,對當地群眾開展為期十天的心理救援。而這也是廣西第一次針對災害事故派出心理救援隊,對受災群眾進行心理干預。12月7日晚上,參與本次心理救援任務的八名心理咨詢師通過一場分享會,交流探討此次救援工作的心得及效果。
救災也需心理干預
“事故發生后老是睡不好,總是做噩夢,甚至都不敢在家里住了。”在柳城縣的一家醫療機構內,一名孕婦陳小姐向心理救援隊的心理咨詢師講述了自爆炸事故以來,自己出現的一些反常癥狀。
“人們在災后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情緒方面的問題,需要進行心理干預。和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不同,爆炸、兇殺等人為案件給人以更多由不確定感帶來的恐慌,加上身體受傷帶來的心理傷害,使得災后心理干預和身體治療同樣重要。” 本次心理救援隊隊長梁潔華說。據悉,心理干預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治療,是通過心理學的原則和方法來處理危機,使人們失衡的認知和情緒反應趨于穩定,幫助他們調整失衡的情感、認知和行為。
心理咨詢師經過與陳小姐交流了解到,爆炸發生后,她所租住房間的門窗均被爆炸的沖擊波損壞,而身體也受了些輕微的皮外傷。“在災難發生時,人很容易感覺到孤獨,情緒受到刺激。”咨詢師廖開偉建議,遇到這樣的情況,陳小姐可離開原來的環境,多休息,嘗試做些開心的事情,以放松緊張的情緒。
在柳城縣,心理咨詢師們作為志愿者接待了數十位居民,并為27人做了一對一的個案咨詢。他們或是遇難群眾的親屬,或是爆炸的親歷者,事件發生后,活在了恐懼之中,有的不愿回想過往,有的睡眠受影響,有的甚至擔心家里有炸藥……對此,心理咨詢師耐心地陪伴他們,聆聽他們的述說,并通過安全島技術、音樂冥想、繪畫等專業方法,幫助他們釋放不良情緒,恢復內心的安寧。
兒童更需特別關注
而除了針對傷員和死難者家屬的心理干預外,此次的救援還為當地柳城實驗小學和文昌小學的逾千名中小學生分批次進行了集體心理干預。事件中,多起爆炸事故在學校周邊發生,不少當地的中小學生被要求留在學校以防止受到二次傷害。而在事后,學生們普遍出現了厭學、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不良反應。
心理咨詢師吳女士表示,兒童在遭遇重大打擊后,“正常”情緒反應包括害怕、無助、憤怒和失望。學生小強在爆炸事件中受到驚嚇,晚上不敢入睡。心理咨詢師引導孩子自我放松以后,讓其繪畫,然后對繪畫內容進行解說,并引導小孩補充繪畫內容,使得孩子的恐懼消除,安全感得以提升。
“災難對人的情緒和身體造成一定的沖擊,對災區群眾尤其是發育未成熟的兒童的心理干預必不可少。”梧州市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黃超亮告訴記者,在所有人群中,兒童是尤其需要關注的,因為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即使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創傷,也無法準確的表達出來。而心理干預后,當地后續反饋的信息顯示,學生們的睡眠質量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反復噩夢或常回憶爆炸情況的頻率明顯下降,其余的如抑郁、焦慮、恐懼等情緒反應也得到有效緩解。
據了解,梧州市紅十字會心理救援隊有核心隊員30名,由社會各界已經獲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志愿者組成。黃超亮表示,以往一些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災害事故發生后,輿論往往側重于嫌疑人的身世、動機等探究,并不重視受害者的心理需求。此次大型的心理救援實戰,讓梧州市的心理救援隊對類似的災后心理干預更有把握,今后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需要的群眾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