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黃海志 通訊員 黃海峰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精準“定位”貧困戶尤為重要,只有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真實狀況,才能“對癥下藥”精準幫扶。精準識別工作究竟是如何開展的?12月13日,記者跟隨蒙山縣扶貧辦工作人員進村入戶,看他們是如何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如何識別貧困人口的。
鼓勵貧困戶精神“脫貧”更重要
蒙山縣西河鎮龍蟠村位于國道321旁,全村人口共有1000多戶人家,總人口3800多人,其中近百戶生活貧困。在前期已完成的入戶調查評分和評議公示的基礎上,蒙山縣扶貧辦工作人員當天的任務是對首次評議得分70分以下、有望列入此次扶貧對象的農戶進行再次調查,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
“現在幫人看門每個月收入多少?”“女兒在南寧什么學校讀書?每年學雜費開銷是多少?”“家里有機動三輪車、摩托車或電動自行車嗎?”當天上午9點,在龍蟠村垌尾3組李文康家里,蒙山縣扶貧辦項目股股長林朝德一邊查看著前者的戶口本,一邊詢問起他家各方面情況。
記者看到,林朝德手上的《貧困戶建檔立卡登記表》是由自治區扶貧辦統一制定的,上面要求登記貧困戶的信息包括基本情況、生產生活條件、家庭經濟狀況、幫扶需求、幫扶情況和脫貧計劃六大項,每個大項下面又細分為多個小項,7頁的表格內共計有200項指標,農戶生活、經濟狀況均在這份表格中得到體現。
今年58歲的李文康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雙腿落下殘疾,他與妻子育有兩個女兒,妻子多年前離家出走,留下其與兩個女兒相依為命。和父親一樣,李文康大女兒也因小兒麻痹癥導致肢體二級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健康的小女兒則在念大學。因為歷史原因,李文康沒有田也沒有地,一家人只能寄居在弟弟家里,生活十分艱難。按照要求,林朝德將這些信息一一登記在了建檔立卡登記表上,還掏出相機給林朝德拍照留作存檔。
“現在國家政策好了,但是扶貧不是扶懶。你自己還有一定勞動能力,可以養些雞鴨、種些果蔬增加一點收入,千萬不能自暴自棄!”臨走前,蒙山縣扶貧辦綜合股股長歐耀貴不忘叮囑李文康一番。
歐耀貴說,有少數貧困戶存在一定的“等靠要”的思想,但是扶貧不僅是物質上脫貧,精神上更要“脫貧”,所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扶起人心、扶起志氣十分重要。
識別貧困不僅看房還要看讀書郎
隨后,林朝德和歐耀貴又走進莫運英的家里。綠樹掩映下,一棟嶄新的三層半小洋房呈現在眾人眼前,這就是莫運英新蓋的樓房?!白∵@么好的房子,也算是貧困戶?”記者心里嘀咕著。
“這戶是典型的因禍致貧、因學致貧家庭。”也許是看出了記者的疑惑,趁著莫運英背身開門迎接我們的間隙,林朝德輕聲解釋說。
大門打開,莫運英的家里顯得十分冷清,亮堂堂的新房里并沒有多少件本該與新居相匹配的新家具新家電。聽鄰居說,莫運英是去鄰村找親戚借錢的,一接到村干部電話就趕回來配合扶貧辦的調查工作。兩年來,疾病一直困擾著她,她計劃近期去南寧做手術,可手術費還差一大截。
2013年上半年,看著孩子長大了,為了改善一家人的居住條件,莫運英和丈夫用積攢多年的儲蓄外加親戚朋友的借款,起早摸黑忙碌了一年半才建起了這棟新房??蓻]想到,就在一家人喜滋滋準備入住新房的時候,莫運英的丈夫卻因為一次意外觸電身亡,留下了建房的十幾萬元債務。
一年多了,家中的頂梁柱垮塌了以后,莫運英至今都還沒緩過神來。女兒今年剛考入大學,兒子又尚在讀中學,還有一個年邁的公公需要供養,自己又體弱多病,一家人的生活就靠莫運英到縣城打零工的微薄收入,以及耕作不足一畝的水田和旱地苦苦維持。
“你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給你提供幫助?”在填寫完善了《貧困戶建檔立卡登記表》后,歐耀貴問莫運英。莫運英說,打散工不僅工資低,而且很不穩定,她希望人社部門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技術培訓,讓自己有一技之長,就有信心接過丈夫留下的重擔,養活一家人。
“識別貧困不僅看房還要看讀書郎。”林朝德說,單從房子看,莫運英家不窮,但她家里田土少,男主人又不在世了,兩個孩子又在上學中,經濟方面壓力很大。綜合下來看,這一戶屬于應當建檔立卡幫扶的窮人。這種精準識別貧困對象的方法也被一些地方稱為“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
從事了十幾年扶貧工作的林朝德告訴記者,和以前籠統的以家庭收入劃定貧困戶相比,此次精準扶貧對貧困戶的精準識別有著非常大的科學性,不僅看家庭收入,還看勞動力看生活水平看負擔,通過入戶調查、評議公示等方式對每個貧困戶打分,根據分數倒排出最窮的人,以此確定真正需要幫扶的對象。
記者了解到,在貧困戶建檔立卡階段結束后,蒙山縣將對所有扶貧對象進行動態管理,并結合實際根據幫扶對象的特點和需要,分類制定扶助措施,落實幫扶計劃,在幫扶形式上與整村推進、基礎設施、產業扶貧、貼息貸款、技能培訓、勞動力轉移、社會保障等多種形式和措施結合,推動貧困村和貧困戶盡快實現脫貧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