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通訊員 鄭彬昌
????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2015年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藤縣進入縣域經濟競爭力400強,位列廣西第四。
????近年來,藤縣以加快發展、促進和諧為主題,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改善民生、優化生態為根本,以打造“西江經濟帶新興工業化城市”和“經濟強縣”為目標,通過實施“五年一工程”活動,著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實現“富民強縣”新跨越。
????發展產業 穩農富民
????隆冬時節,走進藤縣的鄉間田野,到處可以看到蓬勃的綠色生機,該縣的20多萬畝冬種作物成為農民的第三造經濟收益。
????藤縣充分利用特色種養業的資源,連續五年開展“現代農業建設年”活動,利用交通便利優勢,統籌規劃,科學布局,走出“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產業化道路,整體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連續四年實施水稻高產創建項目,同時通過發展有機稻生產,提升糧食品質,被列為農業部水稻萬畝高產示范片;成功創建“菜籃子”工程、無公害蔬菜生產、粉葛傳統產業鏈工程、荔枝標準化示范、砂糖桔優果工程、標準化規模養殖等多種基地建設,推進農業產業調整,全縣農業產業實現穩定發展,年產糧食28.5萬噸、蔬菜80萬噸、水果13.8萬噸,肉類年總產量6.65萬噸,森林履蓋率76 %,均位居廣西各縣前列。
????創新謀劃 工業強縣
????“新中陶企業已經完成了資產的重組,可望今年3月份重新開工生產。園區稅收突破億元大關,成為藤縣稅收貢獻率最大的工業園區。”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馬偉勇說。備受外界關注的藤縣陶瓷產業,以其穩健的發展步伐打消人們的疑慮。
????藤縣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資源整合、扶強企業、壯大產業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城鎮化、園區建設為載體,以科技進步和科學創新為動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連續六年開展“項目攻堅年”和“園區招商(建設)年”活動,一方面抓住東部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積極招商引資,推進粵桂合作,引進廣東等地陶瓷企業落戶;另一方面支持傳統工業技改提升,整合鈦白、林產林化、機械造船、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資源配置,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做大工業規模,預計2015年藤縣工業總產值達到323.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08億元,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53.48%。
????南廣高鐵、貴梧高速藤縣段、龍圩至潭東一級公路等工程先后竣工通車,柳肇鐵路藤縣段,梧州港赤水圩作業區碼頭進港鐵路順利動工,梧州港藤縣三坡碼頭、津北至長洲三龍大道公路、梧州港藤縣東勝作業區項目建設實施完成立項等前期工作,梧州西江機場項目扎實推進;縣城內部路網框架逐步拉開,城鄉客運基本實現公交化,農村公路網絡初步形成。高鐵、航空、公路與西江黃金水道立體大交通優勢,形成了與兩廣重要節點城市之間的“兩小時交通圈”,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去年,藤縣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0.3億元,財政收入將突破16.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可望達到232億元。
????民生為重 共享成果
????藤縣加大加快旅游產業發展,促進旅游資源整合提質,石表山景區獲得了“廣西生態旅游示范區”稱號,目前正爭創5A級景區;發展休閑度假、文化體驗、農家生態游等系列特色旅游項目,開展創建旅游名縣名鎮工作,獲得“廣西信用縣”稱號,藤縣桂銀村鎮銀行獲“全國十佳村鎮銀行”稱號。預計2015年,全縣旅游接待游客突破9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5.19億元。
????按照與梧州市區同城化的目標,藤縣堅持規模化、集約化、一體化發展思路,連續四年開展“城鎮建設年”活動,全面實施縣城“東進、南擴、西延、北拓”戰略,堅持“一中心六重點鎮”城鎮建設框架,城鎮化效果顯著,城鄉融合進程加快。縣城建成面積15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0萬,已達小城市規模,濱江生態宜居城市初具規模;16個鄉鎮總體規劃完成修編,立足鎮域不同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城鄉融合進程加快。
????不斷加大民生投入,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做好薄弱學校改造等項目建設,有效緩解縣城學校大班額問題,教育質量顯著提高;加快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全面發展,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健全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城鄉居(村)實現了就近就醫,公立醫院實現醫藥零差價,村級幸福家園建設實現全覆蓋。大力實施精準扶貧,抓好和平鎮粉葛種植等自治區“十百千”產業開發項目。深入實施“安居樂業”活動,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縣域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完備,群眾生活質量節節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