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幾何時,農民為出行難、致富難感到無奈與困惑。如今,綿延農村地區公路如同城市血脈支流,成為農民發家的“致富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
????據有關統計,“十二五”時期全市農村公路累計完成投資約14.8億元,建成縣鄉道聯網路9條共120公里、通村硬化路項目154個共1183.3公里,863個建制村于2014年底全部實現水泥路面硬化。
????規劃先行,完善農村路網
????日前,記者在蒙山縣夏宜瑤族鄉看到,一條條通往瑤胞村寨的公路環繞大山、縱橫交錯。六洛村村民韋顯龍高興地說:“以前這條路(夏宜至六洛)還是羊腸小道,只能容得馬車經過,路邊雜草叢生,連路肩都看不見,車子十分難走。現在,水泥路修到家門口了,我們出行和運送木材、化肥方便多了。”
????蒼梧縣沙頭鎮鎮區往深塘村道路自2013年硬化后,2015年該村通過“一事一議”籌集資金45萬元建成了豐田至深塘、大沖后至大沖以及倒怨組等村內道路,進一步改善村民的出行條件。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規劃指導建設,先后編制《梧州市自然村(25戶以上)通水泥路建設規劃(2013—2020年)》、《梧州市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工程建設規劃(2014—2020年)》等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明確農村公路建設目標任務。同時,結合鄉村建設,持續實施農村公路大會戰、農村道路通達通暢工程,提升改造縣鄉公路,不斷改善路網結構及路況水平。此外,我市還籌集資金4600萬元推進渡改橋和新建橋梁1360.5延米,投資7500萬元改造危橋3048.5延米,投資2811萬元實施安保工程總里程401公里,投資8600萬元實施以獎代補連通工程468公里,有效改善農村公路通行條件。
????多方籌措,破解資金難題
????近年來,我市先后完成了省道323倒水至太平、321國道太平至蒙山、187縣道新地至潭東、321國道龍圩至潭東“二改一”等公路改造升級,提升沿線群眾出行條件。“隨著境內國道、省道、縣道改造提升工程實施,改善了農村地區物流配送環境,促進農產品與市場對接。”市農村公路管理處負責人說。
????根據自治區有關工作方案,“十二五”期末全區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要達到100%。為此,我市自2013年全面開展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攻堅戰,在爭取上級支持的基礎上,落實財政資金3.8億元,并向金融機構貸款2.2億元,待中央和自治區相關補助資金到位后再償還貸款,保障建制村通硬化路項目建設穩步推進。2014年底,我市完成863個建制村道路硬化。
????與此同時,我市還結合生態鄉村建設活動,采取財政支持、群眾自籌、社會捐助等形式,推進25戶以上人口自然村(屯)和組內水泥路建設,打通農村地區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農民踴躍捐資,并采取以勞代資、以物代資等辦法彌補資金缺口,各級政府也通過財政投入、以獎代補、“一事一議”等途徑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入。
????出行便捷,優環境助致富
????隆冬時節,行走在岑溪市安平鎮富寧村,道路兩旁的綠樹和鮮艷的大紅花讓人賞心悅目。“我們在建設水泥路的基礎上,健全村容保潔機制、實施道路綠化工程,推進生態鄉村建設。”富寧村黨支部書記馮石蘭說,村民們每天都將生活垃圾集中丟到沿路的垃圾桶,凈化美化村容環境。
????“我們村山清水秀,環境整潔,出行道路寬敞平坦……生活在這樣的鄉村幸福感油然而生。”這是蒙山縣蒙山鎮北樓村唐祖林發自肺腑的感嘆。該縣按照“生態立縣、特色興縣”的發展思路,從建設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和四季花海入手,整合交通、水利、農業、扶貧等項目資金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呈現路通百業旺、道寬氣象新的喜人形勢。
????2012年起,我市結合“清潔鄉村”、“生態鄉村”活動開展,不斷提升道路綠化率,進一步改善農村公路環境。同時,探索試行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公路養護機制,強化路基路面、橋涵構造物、沿線設施的管護,提高農村公路服務水平。
????近日,位于蒙山縣長坪瑤族鄉的南垌村宏遠山豬養殖場,不時有客戶前來考察和訂購山豬。養殖場負責人雷元波說,自從連接鄉道的道路硬化后,每逢節假日都有客戶前來預定山豬,去年養殖場出欄山豬200多頭,收入十多萬元。不僅如此,隨著交通環境改善,不少村民加入他創建的山豬養殖合作社,實現抱團發展。同樣,在藤縣象棋鎮道家村,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沿著農村公路前來石表山景區游玩,體驗生態農業、領略田園風光。
????隨著一條條“致富路”的竣工,公路兩側成了經濟帶、產業帶和物流帶,引來了投資商,增加了農民收入,呈現一幅幅“生活富裕、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美麗和諧”的農村新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