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曾燕)據梧州檢驗檢疫局統計,2015年,梧州檢驗檢疫局共檢驗檢疫進口再生資源原料2086批,29.1萬噸、貨值34118.38萬美元,與上年同比批次、重量分別增加了32.87%和29.3%,形成了量價增長不同步的新特點。
據了解,梧州口岸進口廢物原料來自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三大洲15個國家或地區,其中,又以亞洲、歐洲為主要來源區域,進口原產國主要有菲律賓、馬來西亞、德國等;進口廢物原料主要品種有混合廢五金和廢紡織原料等。我市積極扶持轄區可再生資源發展,積極探索檢驗檢疫模式改革,通過充分利用電子監管技術手段,對部分進口廢物實行到企業掏柜查驗、追蹤貨物質量的后續監管模式,將進口廢物先查驗后熏蒸的工作流程調整為先熏蒸后查驗,達到既有效控制疫情擴散風險,又大大縮短現場作業時間,加快通關速度的目的。據統計,2015年,梧州口岸為企業節省物流成本達133萬元,有效推動梧州再生資源持續健康發展。
梧州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我市進口再生資源原料量價增長不同步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實體工業經濟增長乏力,國際市場有色金屬如銅金屬的價格一直處于低位徘徊的走勢,同時國內進口企業為降低經營風險,主動改變經營品種,減少價值較高的高含量廢金屬進口,增加低值的未拆解混合廢金屬的進口比例,利用國內比較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攤低原料成本,直接導致貨物單價大幅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