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燕如)眼下,萬秀區藍天社區的法治小廣場、法治長廊、青少年法律宣傳角等設施已建成,送法活動定期開展,群眾“遇事找法”意識日益增強。建設“法治社區”,藍天社區既有模樣,又有內涵。
????藍天社區能在社區管理中創新打出漂亮的“法治牌”,得從“千個支部萬名黨員進社區雙報到”活動說起。市司法局等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后發現,報到單位業務大多與法律相關,而藍天社區集居住、商貿為一體,人口眾多、構成復雜,群眾希望得到法律幫扶的需求較迫切。
????以群眾需求為服務導向。市司法局黨組提議把社區打造為“法治社區”,為居民提供法律服務,進而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識。這一倡議得到其他報到單位黨組織的認可。于是,該局牽頭起草“法治社區”建設方案,統籌資源建設好法律服務硬件設施。整合在職黨員資源,組建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優秀青年律師服務團等志愿服務團隊,定期進社區開展法律服務。如今,該局更將每月第二個周六設定為“送法日”,輪流選派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法治講堂等法律服務。
????為防止活動“一陣風”,市司法局黨組制定實施考核約束機制,讓在職黨員養成進社區的行動自覺。目前,該局建立進社區服務次數定量機制,要求局班子成員每月至少進社區一次參加服務,在職黨員每月一到兩次進社區,并“隨叫隨到”參加社區服務。同時,該局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情況直接與黨員干部的年度考核等次、年終績效掛鉤,以調動黨員參與社區服務積極性,確?!半p報到”活動持續有效開展。
????截至目前,市司法局累計進社區開展集中法律咨詢活動16次,舉辦法治講堂8期,為548人次提供各類法律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