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的錢鑒路四通八達,北至蒼梧縣旺甫,南往萬秀區的龍船沖,往西經紫竹大橋和桂江二橋通往富民片區,是一條市郊相接的重要干道。
????很多人或許會好奇,錢鑒路的路名是怎么得來的?其實,位于這條路上的雕塑以及景觀,已經把答案告訴了大家。
????在桂江河畔、二橋東處的道路旁,立有一尊“崇寧重寶”銅錢雕塑。不遠處,還有一座“錢鑒公園”,其入口處也有銅錢景觀標志,這處景觀以高約4米的大銅錢為主景,上面雕刻著“錢鑒公園”4個大字。在大銅錢兩旁,還搭配有兩個小銅錢,上面分別雕刻著“崇寧重寶”和“熙寧重寶”的字樣。古色古香的“崇寧重寶”銅錢雕塑,以及“錢鑒公園”銅錢景觀標志,清晰地反映了這樣一個信息:錢鑒路名的由來,與宋朝時梧州的一段錢幣歷史有關。
????錢鑒路有梧州元豐監遺址
????錢鑒路在二橋東周邊的沿江一帶的區域,原是宋代時期梧州元豐監鑄錢遺址所在地。梧州歷史研究者陳侃言在《史識梧州》一書中介紹說,梧州錢監(開辦于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故稱梧州元豐錢監。當時全國設有錢監26處,江南地區有“衡、舒、嚴、鄂、韶、梧”六大錢監,其中的“梧”指的正是梧州錢監。僅崇寧五年(1106年),梧州元豐監鑄錢就達18萬緡。宋代鑄錢遺址中,梧州元豐監是目前國內能夠確定地址的唯一錢監。
????據《梧州市志》記載,梧州元豐監遺址面積約占2萬平方米。1964年,廣西博物館和梧州博物館共同發掘清理遺址時,發現鑄錢的煉爐、操作坑、貯水池、小水溝及柱子洞等有60多處,并出土了銅錢、鐵器和陶瓷器等665件。其中,銅錢有“元祐通寶”、“圣宋元寶”、“崇寧重寶”、“政和通寶”等。現在,市民朋友到梧州博物館參觀,還能看到從該遺址出土的相關文物。也正因為如此,梧州元豐監遺址,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定為了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識梧州》介紹說,古往今來,錢幣都是中央政府鑄造頒行的,能夠被定為鑄錢工場的地方,其商品流通的經濟實力必然舉足輕重。宋朝時,梧州是南方地區重要的商貿集散中心和金融中心,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加大了當地貨幣的流通,加之梧州自唐朝以來就有較好的鑄造技術基礎,宋朝把鑄幣工場設立在梧州,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梧州解放后首條公交線路經錢鑒
????雖然曾經的梧州錢監十分光彩奪目,但后來在南宋期間毀于戰亂之中,從此往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寂靜地沉睡在土地的深處,而錢鑒一帶是更成為無人問津的荒山野嶺。
????嚴佳宜在《梧州街巷尋蹤》中撰寫的《錢鑒路》中介紹道,直到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四十軍一一九師越過十二步梯入城,解放了梧州城,錢鑒一帶才終于迎來了翻天覆地的新發展。
????梧州市人民政府先是在1951年組織修路大隊,用炸藥劈開了十二步梯大石山,使錢鑒一帶通上了公路。后來,梧州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第一條公交線路又從這里通過。此外,在當時陸路交通尚欠發達的情況下,一批工廠看中錢鑒路地處桂江岸邊的運輸便利也陸續遷入,桂江造船廠和華南船舶機械廠還在此先后發跡。直到上世紀90年代,錢鑒路里仍可看到許多老式工業廠房。
????如今,錢鑒路已變身為成熟的城郊居民住宅區。不但有1路、16路、20路和21路等多條公交線路直通市中心,長途汽車客運車站、學校、餐飲小吃店以及銀行、醫療診所等便民設施也都能找到身影。
????可無論外在面貌有著怎樣的改變,文明遺跡都不應蛻變成風干的軀骸,而應是傳承不熄的文化生命。梧州學院西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錢幣學會會員余天佑認為,梧州元豐監的遺址作為全國目前唯一能夠準確定位,且能挖掘出土重要生產用具及大量可確定年號的銅錢的錢監遺址,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梧州特色的文化符號,也是梧州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體現,值得保護和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