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在六堡鎮黑石山茶廠,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統六堡茶制作技藝傳承人石濡菲向臺灣客商考察團介紹毛茶甄選要領。陳可夫 攝
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7月16日上午,參加2016年桂臺(梧州)茶產業創新發展研討會暨茶葉交易會的60多位臺灣客商組成考察團,走進蒼梧縣六堡鎮參觀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考察六堡茶種植及加工生產情況,尋覓商機。
在六堡鎮,考察團一行首先來到蒼松六堡茶廠參觀原生態標準化示范茶園。該茶園面積將近500畝,采用生態有機茶園的管理模式生產和管理,在有機茶葉種植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工作人員對生態種植管護模式的介紹,讓來自臺灣玉里鎮的巫宗銘老人聽得津津有味。巫宗銘告訴記者,他在玉里鎮老屋旁種有十多畝烏龍茶、珠露茶等,種植方式與這里的有機茶園大致相近,管護水平各有長短,希望下次能夠帶上家人一起來多學習、多交流。
考察團成員大多是從事茶行業多年的資深人士,不僅售茶而且懂茶,他們以專業的眼光考察六堡茶種植、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彼此間深層次互動,交流茶業經營理念。在走訪多家傳統六堡茶作坊中,考察團成員對傳統手工制茶技藝表現出濃厚興趣。
黑石山茶廠是六堡茶傳統制作技藝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廠長韋潔群和她的女兒石濡菲分別是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堡茶制作技藝傳承人。石濡菲在現場熱情地向考察團成員詳細介紹六堡茶加工過程的每一項“非遺”技藝,不僅吸引眾多老茶客動手參與體驗揉捻、翻炒等環節,還讓經常往返兩岸從事高山烏龍茶貿易的茶商賴顯云看到了商機。“高山名茶和熱銷黑茶的生產加工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導致質量也日趨相近和相對穩定,而傳統六堡茶加工講究手工技藝,更便于定制出口感獨特的好茶。”賴顯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