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吳艷虹) 對于“老梧州”來說,不會不懂水師營這個地方,但“水師營里”你知道說的是哪個地方嗎?說起錢鑒路,很多梧州市民也不會陌生,但你知道元寶路就和錢鑒路相鄰嗎?
8月12日,記者從梧州市民政局獲悉,《梧州市城區地名總體規劃(2015-2030)》(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已完成,現已進入公示階段。按照《規劃》,梧州市在“一帶兩心兩軸、三區十六組團”的空間結構基礎上,根據地名規劃的要求和本地特點,將地名規劃劃分為十五個組團,地名的設置和更新,既尊重歷史和現狀,也體現梧州深厚的文化底蘊。
據悉,地名規劃的十五個組團分別為:老城組團、紅嶺商住組團、太和商住組團、梧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組團、德安山水居住組團、長洲不銹鋼產業園區組團、長洲山水商住組團、表水山水居住組團、龍圩商住組團、赤水及塘步臨港組團、大恩再生資源產業組團、高旺游憩組團、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南組團(梧州工業新城)、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城東組團、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塘源組團。
老城組團中,河西區的規劃路名有潘工巷等7個;河東區有三總府路、水師營里等6個,其中,水師營里東起四坊路,西至桂江一路,明成化五年(1469年)憲宗皇帝欽定在梧州設立中央政府的派出機構總督府、總兵府、總鎮府,在桂江設有水師營,營地及戰船在桂江龍母廟附近,證明了梧州在歷史上具有重要軍事地位,且位置靠近當年水師營地,故得其命名。
紅嶺組團規劃路名有金珠巷、牟子巷、銅碗路、七角巷、翡翠里、吉工街等49個。其中,銅碗路以國家一級文物——東漢“永元一年”款弦紋銅碗命名,既體現梧州的人文歷史底蘊,又暗喻未來梧州商貿之富足,道路長1020米,寬30米。
太和組團規劃路名有北伐路、三寶巷、社埇路、通商路、元寶路等32個。其中,元寶路東起錢鑒路,西至鑄錢路,位于元豐監鑄錢遺址,遺址曾挖掘出圣宋元寶銅錢,故名,道路長410米,寬15米。
同時,桂江一路、錢鑒路、富民一路、阜民路等一些梧州市民已經沿用多年的路名,也將繼續得以保留。
此外,根據《規劃》方案,城市道路類別(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梧州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中的“中心城區道路系統規劃圖”進行劃分。
快速路規劃路名有:包梧大道、南越山大道、航遠大道、洲表大道等9個。其中,航遠大道道路通向飛機場和一個高鐵火車站,位于工業用地里,故名“航遠”寓意交通樞紐的起點,也寓意工業發展長遠順利。
主干路規劃路名有六堡茶大道、鋼華路、方略路、昌運大道、玉蘭大道、空港北大道、念古大道等57個,其中,方略路南起運通路,北至睦鄰路,當年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實業計劃》對梧州的發展提出了修公路、筑鐵路、整治和開發西江的宏遠構想,此路途經工業、倉儲、鐵路、高速公路和水路等多種發展功能區域,展現了梧州未來發展宏圖,故命名“方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