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費盡心思讓村娃“脫英盲”?
記者體驗鄉村英語教師工作,與學生邊打乒乓球邊復習英語單詞和句子。 于炳雄/攝
????如今的農村經濟和文化正在騰飛,城鄉差距逐漸縮小,但與城市的生活水平相比,仍有諸多不足。由于農村孩子的家庭文化背景及物質條件相對落后,孩子想要走出山村,勤奮讀書是唯一的出路,而這條出路的引路人——鄉村教師,意味著需要對孩子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奉獻。
????9月7日,記者走進旺甫鎮老義中心小學,體驗鄉村教師于炳雄的教學工作。
????自創“課堂+游戲”教學模式
????旺甫鎮老義中心小學距離旺甫鎮22公里,記者當天從市區出發,歷經超過60分鐘的車程才來到學校。整個學校約僅有四個籃球場大,包括兩棟教學樓、一棟教師宿舍、幼兒園、食堂等。走廊和教室的墻壁已經變得斑駁,有些教室窗戶的玻璃缺失。
????當時,全校學生都在做早操,操場只有一個籃球場大小,其中一個角落還有兩張乒乓球桌和一個摩托車停車棚。
????于炳雄今年才30歲出頭,這個學期擔任四年級、六年級共四個班的英語教師。但在英語教學上,他可一點也不生澀,無論在教學過程還是與學生相處,他都得心應手。
????于炳雄的課第二節才開始,此前,記者在他的指導下熟悉課程。他將一份特別的任務分配給了記者:“待會我們到四年級2班上課,前面30分鐘我來上Lesson 1,后面10分鐘,你帶他們到操場打乒乓球,考單詞或句子。”
????“到底是上英語課還是體育課?打乒乓球怎么考單詞?……”記者心里頓時冒出了幾個問號。
????原來,這是于炳雄自創的“課堂+游戲”英語教學新模式:玩中學,學中玩。于炳雄坦言,鄉村學校的英語教學從2009年才開始普及,而且,這些學生的家長基本上都是“英盲”,既輔導不了孩子作業,也提供不了練習的環境,英語全靠老師在學校教導。所以,在課堂40分鐘內,老師要完成讀、認、寫、聽所有教學任務,為了增加趣味性,就加入了戶外游戲的環節。
????在備課的半小時內,記者用筆把準備要教的單詞和句子一一記在筆記本上,偶爾有幾個學生回頭偷偷瞄了我幾眼,本來略顯緊張的我,心跳突然加速了不少。
????等于炳雄的授課時間結束,記者帶領學生來到乒乓球臺旁。
????“Hello!I am Miss Wu,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學生們馬上用上了剛剛學的新句子。
????“Very good!”記者忍不住向學生們豎起了大拇指,孩子們紛紛露出燦爛的笑容,似乎對記者也沒有那么抗拒了。
????“我們來玩三局兩勝,輸的人要說出兩個英語單詞或句子。”剛開始的幾個球,記者輕松就贏了,但后來想想,總不能老是贏,要適當示弱。突然,記者把手一抖,球“飛”到了一個男孩的頭上,大伙“哈哈哈”地笑開了。這時,當記者再問“Who can”的時候,搶著舉手玩的學生就由三兩個變五個、十個了。
????與學生做朋友培養學習興趣
????學校一天有六節課,于炳雄一般用兩節課上課,兩節課改作業,一節課備課,再加一節課整理教材資料。由于教學內容跨越兩個年級,要想在每一節課完成當堂的教學任務,于炳雄有一個訣竅——與每一個孩子做好朋友,讓孩子主動學、愿意學。
????改完作業的于炳雄對記者說:“下課后,你去跟這幾個學生聊天,熟悉熟悉,午飯后,他們要重寫單詞、練口語。”見記者不太理解,于炳雄說,農村孩子下午放學后大多要幫家里做家務或干農活,指望他們回家寫單詞、練口語是不行的,很多學生的家距離學校很遠,回家經常要走一個小時,家里也沒有這樣的英語學習條件,因此只能利用學生中午在學校集中吃午飯、休息的空余時間,老師義務兼職起家教的責任,與學生成為好朋友,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你家住哪里?走路要多久?中午吃了什么?……”記者跟吃飽午飯的學生們聊起來了。一會兒,他們“反客為主”好奇地問起記者來:“你幾歲了?是哪個村的?為什么戴眼鏡……”聊著聊著,我們都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中午12點多,學生們在于炳雄和記者的輔導下,乖乖地將做錯的作業一一改正,有的互相練習英語對話。而犧牲午休時間來輔導學生,這大概是中午留校的鄉村教師們早已習以為常的教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