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莫萍 張永勤)培育好產業項目是實現“造血式”扶貧的關鍵,也是許多貧困村的“短板”。今年以來,我市推出一系列金融扶貧政策,扶貧小額貸款評級授信金額累計超過13.6億元,各地積極探索科學使用貸款,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脫貧。
????種植能手“傳幫帶”
????處暑過后,秋季瓜果迎來豐收。“這批香瓜約有500公斤,按目前2.2元的收購價計算,能有2000多元收益。”8月30日,看著滿地成熟的香瓜,岑溪市糯垌鎮古河村貧困戶莫建斌高興地說。
????今年初,種瓜能手劉燦華在古河村承包70畝土地種植香瓜,夏季首輪收獲收益可觀,這讓一直在果園務工的莫建斌看到了致富希望。6月,我市各項金融扶貧政策落地實施,莫建斌果斷抓住機會,向當地農村商業銀行申請了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籌備種植香瓜。劉燦華獲悉了莫建斌的家庭情況后傾力相助,不僅在果園讓出20畝空地,還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和穩定的銷售渠道,解決莫建斌的后顧之憂。
????古河村駐村第一書記莫卓昕介紹,目前全村共有22戶貧困戶申請了扶貧小額貸款,除部分缺乏勞動力的家庭將貸款投資到農業龍頭企業外,大部分貧困戶通過資金入股、投工投勞等形式參與村中種養能手的經營項目。各種養能手分別帶領數戶貧困戶組建幫扶小組,各小組發展成形后再整合到村中的專業合作社,這樣既能幫助種養能手快速獲得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又能使貧困戶學到技術并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
????產業布局“短平快”
????走進藤縣埌南鎮雙底村貧困戶黃威福的家庭鵝場,3000多只50日齡的獅頭鵝在棚舍外成群結隊地或搶食鮮草、或跳入池塘納涼。8月29日,黃威福將2000多只鵝售往廣東市場賺了60000多元,讓其他貧困戶看到了養鵝的“錢景”。
????黃威福屬于“因病致貧”貧困戶,他為父親治病花去了大部分積蓄,妹妹還在上學。2012年,在外地打工的黃威福回鄉養鵝,但因幾年來家中開支大、銀行貸款利率高等因素,他想擴大養鵝規模的打算一直未能實現。如今,已積累豐富養殖經驗的黃威福等來了金融扶貧政策,他通過申請小額貼息貸款,解決了部分流動資金缺口,及時補充存欄。近日,黃威福邀請村中其他貧困戶申請扶貧貸款,融資建設孵化場,準備“大干一場”。
????雙底村黨支部書記梁桂標介紹,村里在發展砂糖橘產業的同時,緊盯市場需求,引導村民適度發展百香果、果子貍等“短平快”種養項目,填補基礎扶貧和產業扶貧產生盈利的時間間隙,創造更多增收途徑,提振村民創業信心。
????■記者手記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發展適度規模的特色種養是貧困地區實現短期脫貧與長效增收的“快進鍵”。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各地在用足、用活、用好金融扶貧貸款政策的同時,還充分發掘本地特色資源和種養人才資源,宜農則農、宜養則養,引導貧困戶把貸款用到實處,開發了一批好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