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曾燕
????隨著我市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人居環境也得到一定改善,但很多地方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對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安全造成威脅,亟待引起重視并加以解決。
????鄉村環境的舊患新憂
????2015年,我市某機構根據國家農村環境衛生檢測任務,對全市各城區農村生活飲水進行監測,同時選取市區周邊兩鎮共20個行政村進行農村環境衛生調查,結果令人擔憂。監測結果表明,我市農村環境中土壤重金屬超標、生活污水經明溝排放或隨意排放、使用非衛生廁所的現象較普遍,并且生活飲用水合格率偏低。
????數據顯示,目前梧州市本級轄區人口約為8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為43萬人。市本級轄區農村飲水中,集中式供水工程129個,覆蓋21萬多人,占農村人口48.97%;分散式供水人口82081人,占農村人口36.31%。這些供水工程中,供水完全處理的有9個、僅沉淀過濾的有10個、僅消毒的有7個。該機構全年采水樣106份,而合格的僅有39份,合格率為36.79%。根據水樣檢驗結果,不合格指標主要有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渾濁度、色度、肉眼可見物、鐵,主要來源于環境污染、水處理不規范、消毒措施不落實等。
????另外,該機構在20個村共采集土壤20份,按照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檢測,砷、鎘、汞超標均有檢出。該機構項目負責人介紹,重金屬主要是指生物毒性的汞、鎘、鉛、鉻和類金屬砷等元素。這些重金屬污染物由于人類活動進入土壤,并對土壤、植物系統危害,就會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土壤一旦遭受到重金屬污染就很難恢復,而這些元素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對健康帶來威脅。
????監測人員在抽樣的20個村中還發現,雖然這些村落的垃圾均為定點堆放,再由垃圾處理場統一填埋處理,但有85%生活污水經明溝排放,并且有15%的生活污水為隨意排放,主要排放到坑塘、河流等。另一方面,調查記錄16646戶村民有衛生廁所,但仍有1440戶使用非衛生廁所,有215戶甚至無廁所,導致糞便大部分直接排入溝塘河道,這也是影射當地生活飲用水質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這些村僅有少數幾個曾集中開展過滅鼠或滅蠅、滅蚊工作。
????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重金屬污染呈現加劇的態勢,人體血鉛超標、尿鎘超標等時有報道。重金屬污染出現了工業向農業轉移、城區向農村轉移、地表向地下轉移、上游向下游轉移,從水土污染到食品鏈轉移的情況。如果土壤重金屬和生活飲用水受到污染,將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不過,2015年該機構對我市食品化學污染及有害因素進行監測,未發現食品有被化學污染的情況。
????發展轉型是治本之道
????近年來,我市持續開展“清潔鄉村”、“生態鄉村”活動,清理溝渠、小河,硬化道路,綠化美化家園,清除田間空農藥瓶和廢舊塑料薄膜等,使得農村環境衛生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是,由于許多村民的環保意識較差,認識不到環境污染深層次的危害性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加之多年沿襲的生活習慣短期難以更改,使得污水橫流、畜禽糞便隨意處置等現象較為常見。
????目前,很多農村地區主要依靠施用化肥、農藥來保證農作物生產,污染物通過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等方式進入地表水體,同時又滲入到地下水中,嚴重影響水質。同時,經濟發展較好的農村盡管建設了一定的水污染防治設施,但常常運轉不到位。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沒有建設任何污水防治設施,生產和生活垃圾就近倒入農村溝渠、河道,生活污水、畜禽養殖污水直接排入水體的現象仍然存在。
????此外,村鎮布局不合理,環衛基礎設施、垃圾收集房不配套,生活垃圾、糞便未能實現無害化處理,加上工業“三廢”排放等,都對農村水源、土壤、空氣造成污染,造成農村環境質量下降。另一方面,現有的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體系滯后,使得農村環境污染的許多問題未能及時發現。
????針對我市農村環境衛生現狀,業內人士建議,政府應重視并加大農村環境衛生監測的力度,掌握污染的基本情況,為下一步制定整治措施提供依據。市環保部門及各縣(市、區)相關部門應深入農村調查與實地考察,圍繞農村環境污染綜合理開展摸底調查,采取有力措施,為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出臺相關的政策。要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工作的體系和機制,健全環境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環境法制建設,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同時,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要與農業生產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和生產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引導養殖業走集約化、規范化、資源化、污染減量化發展,推動環境保護向縱深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