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羅麗思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機社交平臺迅速普及,如今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渠道已從過去的電話、短信時代進入微信、QQ時代。在群里,老師發通知、留作業等變得方便快捷,并能及時獲得家長的反饋,家長也可以第一時間得知孩子在校情況。這一學校、老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新形式,很快興起于諸多學校與班級中。“家長群”逐漸成了每個班級不可缺少的交流平臺,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幾乎每個班級都建立了用于家校溝通的聊天群、討論組。然而,交流的便利和信息的無孔不入,也使得一些家長感到增添了煩惱。
????家長群普及令家校溝通更有效
????“老師,這次舉辦的活動需要帶點什么必需品嗎?”“這個周末來個秋游怎樣?群里有誰要結伴的?”……時下,家長想要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不用每天給老師打電話,也不用頻繁去學校找老師,只需要登錄班級的家長群,便可了解。記者走訪發現,如今在各中小學校班級,家長群早已不是新鮮事物。
????“我們學校基本每個班級都有聊天群組,方便老師和家長及時溝通。”梧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教師黃福鳳向記者介紹,一般家長群都由班主任負責組建,個別班級由一些熱心家長負責組建。各班創建群后,及時將群號告之各位家長。聊天群有幾個作用,一是可在群里及時發布通知和提醒,二來也可以在群里布置作業或需學生家長協作的課余任務,家長還可以在群上及時咨詢老師或其他家長,如果遇到一些教育困惑,也可以與老師或其他家長進行互動。“大家工作也忙,相比傳統的面對面或電話家訪,利用網絡工具,在QQ、微信相互留言,既不打擾雙方工作,也能達到交流目的,對老師和家長來說,在溝通上都更為方便快捷。”
????家長群的普及應用也獲得了眾多家長的肯定。吳女士的兒子剛上幼兒園,每天送完孩子上學,她最期待的就是在家長微信群里等待老師發一些孩子在幼兒園活動的照片,“老師每天都會拍些孩子們的照片發布在群里,給家長們了解一下幼兒園生活與孩子的狀況,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吳女士告訴記者,不少家長還會在群里交流一下育兒心得,自己也有些收獲。遇到天氣變化或其他狀況,老師也能在群里及時通知家長,作些生活提示,既周到又便利。
????記者采訪數位家長發現,不少家長,特別是對于年幼、低年級孩子的家長來說認為,家長群能讓家長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作業、學習和在校表現情況,加強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不僅家長會咨詢,有的老師也會在群上問孩子在家里的情況。另外,一些家長表示,除了學習,譬如一些孩子要不要上輔導班,如何選擇等問題也可以相互交流,有的家長還會發布對孩子有益的帖子、一些好的教育視頻或最新的教育消息,對其他家長有一定的幫助。
????一天千條信息屏蔽與否都難
????在肯定家長群所發揮的正面作用的同時,也有家長對群內一些變了味的現象感到有些招架不住。兒子今年剛上小學的楊敏霞自加入家長群后就感到不適應:“我也算是手機控了,可自從被拉進了家長微信群,手機從早響到晚,都沒法好好上班了。”楊敏霞說的家長群里,有40多個家長和2個老師。開學后,除老師在群里布置一些作業或發布通知外,家長們還熱衷于在群里曬出孩子在家的各種情況,交流孩子的養育問題。因為是剛開學,家長的問題和感慨特別多,老師提醒的注意事項也不少。一天下來,信息少則數百條,多則上千條。“為了安心工作,我只得把微信群關靜音,又不敢不看,隔一段時間就要去翻翻,生怕錯過老師發布的重要信息。”
????除聊得火熱,刷屏、攀比、微商、代購、曬娃,也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在個別家長群內。家長群正逐漸淪為家長們明爭暗斗的“是非之地”。群內潛在的炫富和攀比,就讓不少家長表示“看不慣”。
????孩子正讀小學三年級的葉女士就表示,班里有家長愛曬孩子,不太考慮其他家長的感受。像是參加知識競賽,獲獎孩子的家長就狂曬得獎照,或是假期里曬孩子出國旅游之類,“一般這個時候,群里都沒什么人回應。”葉女士坦言,看到這樣的信息,心里會不太舒服:“我孩子成績一般,也沒什么特長,看到別的家長夸自己孩子,我自己容易產生羨慕、嫉妒、自責等情緒,也擔心負面情緒會影響到孩子,令母女倆都不快樂。”
????由于老師的身份,一些家長群還不可避免地都存在家長“拍馬屁”的現象。作為一名高三學生家長的田建文就表示,他所在的班級群,老師在群里發一個通知,家長們除了發“收到”,還要跟發多個表情刷屏,或附帶幾句感謝老師辛勤工作的話語。在老師的朋友圈下面,有的家長除了點贊,為了給老師留下好印象還爭相留言,“就不說手機一天到晚響吧,本來建群是為了更好的交流,可這哪里是交流,反成了給老師各種點贊。”
????此外,一些家長也對群里個別家長發的投票、微商、代購現象頗有微詞,有家長反映,群里有的家長是做代購的,一天到晚不停發廣告,自己忍不住就屏蔽了。
????遵守“群規”傳遞正能量
????采訪中,一些有著多年一線教育經驗的帶班老師表示,家長群的出現,有便利的一面,對老師與家長雙方也是一種挑戰,如何共同維護家長群的運行,雙方均需有所注意。梧州市第十五中學班主任程熙倢建議,建立家長群也要有“群規”,應約法三章,明確建群的目的與意義,提醒入群的家長自覺遵守約定,“家長群應主要用于家校溝通,促進孩子的成長,為孩子學習營造良好氛圍,作為老師應在群中適時引導,如果群內出現一些負面現象,管理者應適時提醒其注意。”她建議,家長們可以在群里多分享一些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方法,多傳授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等。
????擔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的黃福鳳則認為,作為教師,首先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班級群中的引導者,對于一些不適合發在班級群里的內容,要學會婉言提醒,“盡管不同人對教育有著不同的聲音與見解,但家長群應是傳遞正能量,消極負面的信息盡量不要發到群內,否則違背了建群便于交流和教育孩子的初衷。如果個別學生有問題可單獨與家長溝通,其他家長也可以相互私聊,普遍問題才在班群中與家長交流,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才能正確引導孩子。”同時,她提醒個別家長不要過于頻繁地突出自己的孩子,或肆意刷屏,發布無關班級的消息,老師也可以試著在每一條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復”幾個字或類似的話語,盡量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回復。此外,若個別孩子在學校發生摩擦,或孩子身上有個別問題,不要在群里以點帶面拋出話題,直接在群內相互質問,以免擴大問題,而是應該和老師、個別家長單獨交流,注意群內交流的時間點,盡量避免影響他人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