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 (記者 陳可夫) 今年以來,我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廣生態循環農業技術,農業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鏈接循環化、廢物處理資源化程度明顯提高,農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在糧食生產領域,全市大力推廣“殺蟲燈+性誘劑+生物農藥”、“稻-燈-鴨”、“防蟲網育秧”等生態種植模式;蔬菜種植推行以農業防治、頻振誘控為主,性誘殺、色板及生物農藥全程綜合治理為輔的技術措施;水果種植方面普及“三誘+捕食螨+套袋”技術模式。同時,全市建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示范樣板12個、面積19150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面積246.7萬畝。各級農技推廣站定期開展水稻、果樹、蔬菜等作物配方施肥技術指導,以稻草秸稈還田為重點,完成秸稈還田技術推廣應用面積97.5萬畝。
????在養殖業領域,我市加快推廣“飼料微生物化+固液分流”、“飼料微生物化+高架網床”等生態養殖模式,各級定期舉辦生態養殖專題培訓班,至今共培訓人員150多人次,進一步加快生豬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工程。近期,蒙山縣、岑溪市等地的多個養殖戶已開工建設或改造高架網床豬舍。同時,我市還堅持“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綜合利用、生態養殖”原則,在龍圩區大坡鎮、藤縣濛江鎮、蒙山縣新圩鎮推廣牧草種植,通過種草養畜推進種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目前,全市已有兩家養殖企業將畜禽糞便回收生產有機肥。
????據悉,“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圍繞實施農業循環產業提升工程、加快推進農林牧廢棄物循環利用、推進農業節能減排降耗、培育循環農業龍頭企業等方面,構建循環型農業產業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培育一批本地有機綠色農業知名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