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波 文/攝
????金秋時節,如果不是親臨現場,誰也不敢相信,拄著一對拐杖,拖著一雙殘腿的他,憑著一顆熱心,自費把家里改造成農村家庭廣播室,做了一名義務廣播員,默默為父老鄉親播出農事知識,一播就是十多個春秋。他就是岑溪市糯垌鎮古河村現已70多歲的老黨員林兌。
年過七旬的林兌自費購置了兩個高音喇叭,安裝在自家屋頂上,按照農事季節的需要,每天義務為村民宣傳農事知識。
只靠一臺功放機,一支話筒,林兌在自家辦起家庭廣播室。
????一錘定音“唱”農歌
????林兌自學吹得一手笛子,夢想當上一名曲藝能手。他曾參加1974年糯垌公社的國慶文藝晚會,表演了一曲優美動聽的笛子獨奏,贏得岑溪粵劇團的贊賞和好評,也獲得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當時還獲得一位岑溪市粵劇團領導的賞識,想吸收培養他為藝員,誰知后來因各方面原因,此夢“吹”了。
????通往演藝的路斷了,精明的林兌又施出第二招,他預見到以后村里生產隊里會按產量記工分,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是一塊用武之地,他毅然決定,從1975年起,鉆研種植水稻科學技術,花心血“唱”好農歌。
????1976年,林兌憑著他的聰明才智和技術專長,被縣里抽去海南省進行雜交水稻三系育種試驗,做雜交水稻制種技術輔導員,經過一年的努力,他的農技知識大有長進。1977年,他以縣級技術員的身份抽去糯垌公社古蘭村制種,精心研制實施恢復雜交水稻獲得成功,深得當時縣、社、村的好評。1978年,他又被抽去在糯垌塘坡村舉辦的“地、縣、社”三級制種試驗區從事制種活動,又屢屢傳喜訊。此后他又先后多次被抽去本鎮曇海、新塘等村當上農輔員。
????1982年,應村民的強烈要求,林兌回到自己的老家古河村,當了一名村級農業技術輔導員。無論春夏秋冬或白天晚上,只要村民找他,他都會拿起斗笠就走,處處田間地頭都有他奔波忙碌的身影,該鎮各村的糧食生產,除蟲滅病少不了他。
????在當技術員的那段日子里,為了及時獲得農事季節的田間管理知識,林兌自費訂閱了各種科技報,以及岑溪植保植檢站的病蟲情報,他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種植知識,指導村民抓好水稻生產的浸播種、排漚田、插秧、除蟲滅病等田間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使全村的糧食生產年年都得到穩產或增產,深受村里村外干部群眾的稱贊。
????自辦家庭農事廣播
????由于長期起早摸黑的奔波,田間地頭的迂回,使林兌積勞成疾,病痛纏身,在2002年就患上腳痛病,多次到南寧、玉林、岑溪各家醫院醫治未果,他的股骨頭壞死,雙腳癱瘓,無法走動。經過兩年的折騰,他的身體越來越支持不住,在2004年,林兌忍痛辭去農業技術輔導員工作,放下心回家治疾養病。
????林兌在家養病治病的兩年多時間,村里一時缺農技輔導員,水稻病蟲害成災,連年減產。2005年,全村早造1650畝水田有50%發生鉆心蟲病成大災,糧食產量大幅度下跌,村民的養命糧幾乎減收一半,村民們痛在心里。他也看在眼里,記在心頭,但他又力不從心。一些村民跑到林兌家求教,讓他出主意想辦法幫忙,懇求辦起廣播室。
????辦起農村家庭廣播室需要花上好幾千元,村里沒有經費,自己因病返貧,要辦廣播室談何容易。但辦法總比困難多,2006年4月上旬,林兌與家人商量后,竟然把家里養的四頭大豬賣掉,得了現金4000多元,出去成本,省出2000多元。林兌顧不上醫自己的病用這筆錢買了兩只高音喇叭,一臺功放機,一支話筒,將高音喇叭一東一西,安裝在自家屋頂上,配裝上功放機和話筒。從此之后,林兌按照農事季節的需要,每天,先播放一段歌曲后,就開始不厭其煩地為村民義務播放水稻的除蟲滅病等知識和方法,讓群眾及時除蟲滅病,既不浪費藥物,又增加防治的效果。
????過了一年后,由于方圓水田面積范圍大,2個高音喇叭不能滿足群眾需要,于是,在2007年6月,他又花費1500多元,讓兒子在廣東虎門購買一臺功率大的擴機,另又補充購買2只高音喇叭,按南北向裝上,這樣四面八方的村民都聽到了。
????林兌坐在家里,卻隨時關注著各地農業科技的新動態、新產品。他從科技報上看到一種由自治區農業廳植保總站監制推廣使用的“頻振式殺蟲燈”,認為正適合用,便買回來,又買了100米長的電線,叫人安裝在田垌上,能在周圍240米范圍內誘殺成蟲,效果很好。
林兌(右二)與村民們在田間地頭現場察看病蟲害情況。
????十載廣播四方受益
????每天,林兌撐著雙拐,從床上走到話筒前,這很短的距離,也很艱難,誰看見心里都難受。有的人不理解,說:“林兌真傻,連自己的病痛都不理,卻自費安裝高音喇叭,又裝殺蟲燈,上面又沒有補助,自己又沒得益,為的是哪宗?”聽到閑言閑語,林兌并不生氣:“只要村里的糧食生產不受損,我就高興。得群眾夸獎一句,值!也只要身體頂得住,就會一直干下去?!?/p>
????林兌的辛苦有了回報,2005年,古河村的30個生產小組,600多個農戶,1600多畝水田,因為有了他的高音喇叭,村民們對糧食豐收有了信心,正如古河村河清2組現年71歲的村民李全文所說:“如果不是亞兌的喇叭兒響,全家八口人的養命糧不知如何是好。如今,全家耕種4.2畝水田每年都有上100擔稻谷,吃不用愁了?!爆F在,只要林兌家的喇叭一響,不僅古河村,就連相鄰的平爐村、高棠村,幾公里外的曇海村、龍樟村、糯垌社區的部分村民,都會側耳細聽,把林兌說的內容記下來,照著去做,受益匪淺。
????林兌的廣播,不但宣傳農事活動,就連上級在農村里所貫徹執行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當前必須做的生態鄉村、精準扶貧、“兩學一做”等中心工作都一樣用喇叭一件件、一句句、一字字傳播給群眾,深得上級好評。(梧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