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曾韻)記者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今年以來該局共完成各縣(市)區藥品抽檢207批次,發現不合格藥品20批次,合格率為90.34%。抽檢結果顯示,部分中成藥及中藥飲片被檢出性狀、含量測定和牛皮源成分等項目不合格,零售藥店成為藥品質量問題的“重災區”。
????據介紹,該局對各縣(市)區共50家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實施藥品質量抽檢。其中,抽取10家藥品生產企業2016年生產的非基本藥物品種70批次,1家醫院生產的醫院制劑5批次,17家藥品批發連鎖企業經營的基本藥物105批次,22家藥品零售藥店經營的藥品27批次,抽檢藥品品種覆蓋西藥、中成藥、中藥飲片和醫院制劑。
????抽樣結果顯示,藥品生產企業及醫院生產的藥品、醫院制劑均合格,藥品批發連鎖企業經營的基本藥物有1批次不合格,零售藥店經營的藥品有19批次不合格,其中4批次中成藥有裂片現象,1批次中藥飲片灰分不合格,2批次中藥飲片包括地龍和白芍含量不合格,均被定性為劣藥。此外,還檢出8批次中成藥成分不合格,包括龜甲膠和鹿角膠檢出牛皮源、驢皮源成分,4批次中藥飲片昆布性狀不合格,根據相關規定性狀不合格和成分不合格的藥品被定性為假藥。目前,該局已對經營假藥劣藥的企業依法進行查處。
????據了解,今年被抽檢藥品的總體質量狀況穩定,但也暴露出個別經營企業藥品來源渠道不正、進貨驗收人員鑒別能力不強等問題,部分企業在藥品運輸、儲藏等條件保障方面也存在缺陷。市食藥監部門提醒,各藥品生產經營使用單位應加強藥品質量管理,確保藥品購進、驗收存儲、養護等環節的管理制度落實到位,確保藥品質量,保障市民用藥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