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羅銀妮 通訊員 梁少歡)每逢假期周末,前往長洲區泗洲島、富萬村等休閑采風、吃農家飯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以生態鄉村旅游為特色的長洲旅游產業正顯示出勃勃生機。
????“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長洲區積極實施“旅游旺區”戰略,依托該區生態資源和城市旅游優勢,重點發展壯大休閑旅游業,開發“一區兩帶”(323省道鄉村旅游區,西江、桂江旅游帶),打造一批生態鄉村旅游重點項目,推動鄉村旅游成為市民游客前往長洲旅游新的去處和經濟增長點。
????凝聚合力著力發展鄉村旅游
????近日,長洲區居民蒙小姐趁著周末時光,攜家人前往遠離鬧市的泗洲島游玩。小島碧水環繞、波光粼粼,島上道路寬闊整潔,池塘星羅棋布,民宿土屋和廟宇高低錯落,古樹參天,翠竹招風,綠藤繞籬笆,農家樂炊煙裊裊,游人三五成群,駐足雙層觀景臺瞭望山水,到處寧靜和諧的鄉村風光讓蒙小姐一家流連忘返。
????當前,泗洲島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環島道路硬化、島頭觀光平臺、下俚文化廣場、親水帶、農家樂、主要路線綠化帶工作已基本完成,房屋立面、村委中心花園等項目正在有序建設。“如今,泗洲島成為生態鄉村示范點后,整體環境不斷提升,農家客棧陸續落戶,游客越來越多,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點,留住了更多游客在島上住宿消費。”泗洲村村委主任陳志軍表示。
????西江邊上的泗洲島讓人流連忘返,另一邊的摩天嶺腳下,帶狀農家樂集群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氣。開業迎客僅2個月的農耕文化園就以其農耕特色在我市農家樂圈子中打響了名氣,市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木制餐廳設計精美,魚池養著錦鯉,桂樹、桃樹等沿小徑栽種,燒烤爐灶設在樹蔭底下,環境清幽宜人。現代農業生產展示區內滿是水養、氣霧化、管道化栽培的青菜、草莓等蔬果,園內流水潺潺,亭臺樓閣古香古色。據文化園負責人李先生介紹,基地410多畝山地的樹木完整保留,還開發了35畝菜地、26畝果園,農耕廣場、山泉嬉水、健身綠道、農事文化博物館、現代農業示范區等獨具特色的游樂項目既不砍一草一木,還開荒種樹、培植花海,利用自然風光巧妙造景,讓人耳目一新。而且,文化園還積極帶動周邊10多位貧困戶就業,幫助他們脫貧摘帽。“憑借長洲區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農家生態旅游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文化園開業以來營業收入較為可觀,人氣最旺時,日接待超2000人。”李先生表示。
????泗洲島、農耕文化園是長洲區精品鄉村旅游項目,也是長洲區鄉村旅游發展的縮影。眼下,與李先生一樣有資本、有發展慧眼的投資者,越來越多的瞄準長洲區周邊特色鄉村,發展生態農家樂項目,龍之泉休閑旅游農莊、摩天嶺山地公園、鐘家大院、盤古山莊、大同水山莊等農家樂項目相繼落戶摩天嶺,長洲區摩天嶺帶狀農家樂集群已具雛形。依托獨具特色的生態資源和特色文化優勢,長洲區已成為投資者爭相投資生態鄉村旅游項目的熱土。
????發展旅游產業推動“旅游旺區”
????每逢假期周末,長洲區各生態鄉村旅游區和農家小院車如潮、人如流。市民到泗洲島感受傳統文化下俚歌的獨特魅力,到倒水鎮富萬村千年母子樹下許愿祈禱、品嘗當地特色農產品,到農耕文化園體驗農耕文化、感受田園風光……一組組令人欣喜的鏡頭,正是長洲區大力推進鄉村旅游建設的真實寫照。市民就近就可體驗鄉村休閑游,正如長洲區區委書記盧新華所說的“離塵不離城”,長洲區生態鄉村旅游項目成為市民就近體驗休閑游的佳選。
????近年來,長洲區以發展生態鄉村游為抓手,利用突出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條件,依托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特色農產品、農家樂項目等資源,把生態鄉村示范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發展、鄉村旅游、農村文化深度融合,大力拓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以潯江沿線、桂江沿線和323省道為主軸,規劃了泗洲島、摩天嶺生態旅游基地等一批生態旅游產業項目,并且不斷完善生態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加大對旅游廁所、停車場等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深入挖掘特色民俗文化,通過“互聯網+”模式,加強景點營銷。同時,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旅游規劃編制、旅游宣傳標識建設、旅游營銷和推介等,建立激勵政策,吸引投資項目落戶抱團發展,引導群眾參與共建共享,不斷為生態鄉村旅游注入活力。
????目前,摩天嶺生態旅游基地基礎設施逐步完善,323省道睦鄰至大同村段已建成休閑農莊10間,初步形成了以323省道為軸心的帶狀生態農業帶。同時,完成了泗州旅游區總體規劃,正逐步完善泗洲島的基礎設施。今年以來,長洲區生態鄉村游接待游客31.5萬人,實現收入2120萬元。
????當前,長洲區旅游發展正整裝待發,“十三五”時期將大力實施“旅游旺區”戰略,依托生態旅游和城市旅游優勢,以周末假日游、親子游為市場,促進健康養生業、城市型農業+生態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等新型旅游業態發展,開發“一區兩帶”,著力推進西江泗洲島生態旅游、桂江旅游、323省道生態鄉村旅游和農家樂精品游等重點項目,吸引更多的市民游客前來休閑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