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英在課堂上向特殊學生講解語文課。 西江都市報記者 陳雨燕 攝
西江都市報記者 陳雨燕 通訊員 喬東寧
12月7日上午7點50分,梧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特教工作者陳群英走進教室,收拾好教具,等待她的學生來上課。在語文課堂上,陳群英熟練地用手語配合語言來表達她的意思,雖然她的學生都不能用正常的語言回應她,大多數時候學生們除了手語表達,就是發出“啊啊”的氣聲,但是陳群英依然在手語外,堅持同步用語言表達著自己的意思,她相信,這種潛移默化的語言環境,或許能讓孩子們更好地融入這個世界。
初到學校既當老師又當媽
2004年,陳群英從普通學校調到梧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工作,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陳群英,曾經對如何照顧這群特殊的孩子一竅不通。
“剛來到特教崗位上時,學校先讓我擔任培智班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钡谝惶熳哌M教室的場景仍令她難以忘懷:“這是一群怎樣的孩子?。褐橇Φ拖碌摹⒆蚤]多動的、腦癱行動不便的;課剛上了一半,就有一個孩子尿了褲子……”這情景令陳群英感到不知所措,“但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呆滯的眼睛,一張張可憐的面孔,母愛的天性讓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照顧好他們,為這些殘疾孩子開辟一條人生的坦途?!?/p>
班上很多智障孩子一點兒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訓練,在孩子自理能力形成之前,幾乎所有的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拔覐闹笇Ш⒆映燥垼┮路?,剪手指甲、腳趾甲,攙扶上廁所,幫孩子換褲子、洗屁股做起,漸漸跟孩子們培養起感情,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如何照顧他們……”學校里,既當老師又當媽的陳群英迅速成長起來。2005年,陳群英開始了學習手語的“征程”,因為這一年,她擔任了啟聰班的語文課老師及班主任。
如今教育特殊孩子有一套
與當年相比,現在的陳群英,對于如何照顧這些孩子已有自己的一套,今年9月新接手的高年級聾啞生也難不倒她。近年來,由于聾啞生的數量逐步減少,學校將高年級與低年級的聾啞生合并成一個班級。
記者在課堂上觀察到,聾啞生們的課堂與普通的課堂不同,由于表達能力有限,孩子們有時會大幅度地做動作表達自己,有時會大聲喊叫來引起老師的注意,有時還會走出座位到講臺上與老師溝通……但是課堂秩序卻一點也不亂。陳群英設計的課堂教學,將高低年級的課程分開,高年級孩子在上課的時候,低年級孩子就寫課堂作業,反之,低年級孩子在上課時,高年級孩子就做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孩子們一有動作或一有聲音發出,陳群英的目光就會投向他們,并且迅速會意,做出回應,整個課堂井然有序。
在課堂上的陳群英,手中的動作優美且準確,在學生躁動時,她一個手勢就能安撫學生。談起學習手語的過程,陳群英坦言,學習手語是一個不間斷的進程,她學了十幾年,仍然在不斷學習和復習?!爸灰栽趰徫簧?,就要持續學習。”現在,不僅在課堂上,在生活中陳群英也潛移默化地使用手語,在與記者交談時,她時不時地做出一些手語動作,肢體語言十分豐富。
讓特殊孩子享受教育權利
從業十二年,一批又一批學生畢業了,陳群英仍堅守在崗位上,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從特殊教育學校走出的孩子能自力更生,融入社會了。“有到廣東一些汽車集團從事生產的,有到外地做皮包生意,自己經營起一間店鋪的……”陳群英一一細數她的學生畢業后的發展。
而更令陳群英欣喜的是,社會各界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偏見正逐步消失:“十幾年前,很多人對特殊教育這個行業不了解,認為在這個學校就讀的孩子都是一些沒有用的孩子,有些朋友還很不理解我為什么要來這所學校做老師。其實學生無分好壞?!爆F在,梧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園環境更美了,學習設備也完善了不少,特殊學生與健全適齡學生一樣,都享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權利。
陳群英只是梧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眾多特教工作者的其中一員,據了解,目前該校只有一名特教專業畢業的老師,更多老師是從普通學校的崗位走到特教的講臺上。這群從事特殊教育的園丁,用滿滿的愛心澆灌著每一朵特殊的花朵,讓這些孩子們同樣綻放出美麗的人生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