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羅麗思
從初入行時的懵懂,到潛心教學精于業,在梧州市六一幼兒園高級教師莫潔華看來,這是一份幸運,因為在幼兒學前教育工作中,她的教育理念得到實踐與認可,在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也收獲了滿滿當當的幸福與歡喜。
見到莫潔華時,她正在課堂上指導班上的孩子們“讀報”。當天輪值的兩名孩子已經熟練地打開兩份報紙,“簽收”后將發行的日期、天氣記錄下來,最后在收報人一欄寫上自己的名字。“班里一直有收報紙、看圖讀報、剪報和記錄的習慣,我想嘗試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孩子們的觀察力、關注身邊的事情、豐富對文字的經驗等。”莫潔華翻看著以往的“收報”記錄,欣喜地告訴記者,“你看,孩子們進步挺大的,這位小朋友剛開始簽收時只會寫自己名字中的一個字,到第二次簽收時就懂得寫全名了。”言語間滿是贊揚與高興。
隨后,莫潔華邀請記者一起參與到她與孩子的課堂中來,讓孩子們一起嘗試著當一回“小記者”,更為直觀地了解新聞報紙中采訪的一環。在演示一遍后,孩子們很快進入角色,紛紛踴躍舉手提問。“采訪是怎么做的”、“用什么來寫稿”、“去過哪些地方”、“工作累嗎?喜歡這個工作嗎”……整個課堂一下活躍熱鬧起來,孩子們也樂在其中。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莫潔華不時地對孩子們加以引導:“各種職業都有著不同的困難,很多叔叔阿姨工作辛苦卻依然堅持在崗位上,大家給他們點一個贊。”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引導孩子們了解各種職業,對各種行業形成初步的印象和概念,希望能夠有助于他們未來職業規劃的形成。”畢業后懵懵懂懂走進學前教育這一行業,莫潔華感受過初入行時的吃力,在前輩的幫教與單位的培養下,她努力把工作做精做細。“不少人在長大后或初出社會時經歷過擇業的迷茫,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中最基礎的一環,所以我希望能夠在這階段的教學進行延伸拓展,引導孩子們認識各種職業,了解社會,幫助他們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在求學、興趣與工作之間,找到平衡點。”在她看來,孩子們雖年幼,但對事物有著自己的理解與思考,她希望能成為孩子的引路人,并適時在路上給學生傳遞社會正能量,肯定他們的成長,讓孩子們有一個積極正面的學習環境。
工作多年,莫潔華在各級各類基本功比賽中先后獲獎,但在她看來,孩子們對她的喜歡是對她工作最大的肯定。前不久她出差了半個月,由于工作原因延遲了兩天回幼兒園,班里的孩子發現到了約定時間還不見莫老師回來,不少人讓家長在幼兒園通聯群里給她發消息,直言“好想莫老師,為什么還不回來。”回園后還被孩子們團團圍住,爭先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想念,讓她倍感溫暖。“當時我突發奇想,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喜不喜歡我去出差。”莫潔華說,由于平時出差回來她都會帶點小禮物給孩子們,當時有幾個孩子說喜歡我去出差,但沒想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不喜歡,“他們直言說舍不得我,希望我能帶他們做早操、講故事、畫畫……”稚嫩卻樸實的回答讓莫潔華特別感動。
前段時間,第十一屆“宋慶齡幼兒教育獎”評選結果公布,全國43名獲此殊榮的幼兒教師中,廣西僅有兩名,莫潔華是其一。此次獲獎,讓莫潔華驚訝之余,也讓她更受激勵。在她看來,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正是她對好老師的理解與定位,讓她在崗位上恪守盡責,“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我獲得了工作幸福感,也看到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這是一份需要細致耐心的工作,老師與孩子的關系是平等的,我們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分享,我希望能更關注孩子們的內心成長,傳遞這一份理念”。
相關鏈接:
“宋慶齡幼兒教育獎”是由中國福利會和上海宋慶齡基金會于2005年共同設立的,旨在秉承宋慶齡女士關心兒童、締造未來的思想和精神。該獎每年一評,本屆評選有來自全國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港、臺地區共計112名推薦候選人參與,最終評選出43人獲得“宋慶齡幼兒教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