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漆黑的夜晚,在藤縣東榮鎮(zhèn)坡頭村大碑小組海拔500多米的山道上,坡頭小學大碑分校的老師吳天東一手拿著家訪筆記,一手拿著手電筒剛從五里外的村屯里家訪歸來。這種情況已經(jīng)說不清是多少次了,也許只有山里的溪水知道他走過的路是那么的艱辛、堅定。
????坡頭村大碑小組是東榮鎮(zhèn)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那里交通不便,教師奇缺。山外來這里任教的老師像走馬燈似的換了一個又一個。1993年3月,大碑分校唯一一位教師突然辭職,高中畢業(yè)剛過半年的吳天東放棄了補習考大學和外出“掙大錢”的機會,毅然來到大碑分校當上了“孩子王”。就這樣,吳天東一個人守著一間分校、兩間教室,擔負起學前班、一年級和二年級三個班共二十多個孩子的教學工作,一呆就是23年。
????不喊苦不喊累完善校園設施
????2007年春,地處小山脊的大碑分校僅有的兩間土木結(jié)構(gòu)校舍成了危房,三個年級的學生只好搬到學校前面的廟宇里上課。那時候,吳天東除了上課,還要四處籌集資金,走村串戶發(fā)動群眾捐款建校,從年初一到年初十,吳天東都沒有休息,他帶領(lǐng)建校籌委會成員挨家挨戶搞募捐。因為吳天東的誠心和努力,一幢造價六萬多元的教學大樓于2007年12月在大碑分校拔地而起。教室有了,但校門、圍墻、廁所等設施卻還沒有建設完成,雖然上級部門投入了一定的資金完善校園設施,但還有一部分設施需要吳天東和籌委會的成員們自己完成,但吳天東沒說過一聲苦,沒要過學校一分錢。
????積勞成疾仍心系分校學子
????大碑分校的學生年齡比較小,且多是留守兒童,最遠的學生從家里步行到學校需要40分鐘,吳天東便承擔起送學生回家的重任。從那時起,在大碑大山深處,經(jīng)常能看到這樣一個畫面:一個身軀瘦弱的男子,背上背著一個娃,手里牽著一個娃,身后跟著一群娃,一路歡歌笑語地走著。
????學生們年紀小,還不會打掃衛(wèi)生,吳天東當起了清潔工;校門窗壞了,他拿來工具修理……在大碑分校,吳天東就是孩子們的全部。1999年春季學期,學前班的學生何金燕眼看已經(jīng)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但她的母親擔心雙目失明的孩子找不到合適的學校接收。吳天東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讓何金燕隨班就讀,為了掌握盲文教學,吳天東更利用暑假時間自費到南寧市盲聾啞學校學習盲文教學,在取得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回校后,吳天東白天串插三個班的復式教學,晚上又單獨給何金燕進行盲文教學。何金燕在吳天東的幫助下,讀完三年級后就被推送到南寧市盲聾啞學校免費就讀。如今,何金燕在廣東自主經(jīng)營了一間盲人按摩店,生活過得很充實。
????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吳天東不慎患上嚴重的腦軟化癥,2014年5月12日,吳天東不得不到梧州市區(qū)住院治療,為此,大碑分校的學生全部轉(zhuǎn)到坡頭小學上課。半個月后,吳天東見自己病情有所好轉(zhuǎn),他硬要出院回校。因為他心里記掛著學生們,擔心他們因為年紀小,每天要走十多里路才能到坡頭小學上學不方便。出院后第二天,吳天東一步一瘸地走進了他熟悉的教室……
????23年來,吳天東由一個代課教師轉(zhuǎn)為公辦教師,他常常帶病工作,也從沒因家里的農(nóng)活和長期患病的妻子需要照顧而耽誤過一節(jié)課。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沒有什么驚人事跡,吳天東他把青春和愛獻給了山區(qū)里的孩子們,詮釋著“陽光下最光輝職業(yè)”的含義。
????(黃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