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公益活動中,林才安(左一)和張火嬌(右二)幫助一名殘疾人外出感受城市的變化。(圖片由張火嬌提供)
林才安和張火嬌是梧州市一對平凡的退休夫婦。過去十年間,兩位老人把愛心公益當成了人生的“第二事業”。作為愛心義工,林才安夫婦收獲過贊譽,也遇到過冷嘲,但是,“做城市文明的傳遞者”始終是他們不忘的初心。
12月21日上午9點,林才安和張火嬌在梧州市長安義工協會辦公室接受了記者采訪。兩老的出現比原定的受訪時間晚了十多分鐘。原來,直至臨出門的那一刻,兩老還為當天的一場愛心慰問活動而操心。
當了十年的義工,林才安和張火嬌在梧州市愛心公益群體里頗有名氣,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們作“安叔”和“嬌姐”。安叔今年70歲了,嬌姐也已經65歲,但看上去倆人要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少。嬌姐笑言道:“好事做多了,心態自然變得年輕了。”
說起做好事,林才安和張火嬌一直樂在其中。十年前,兩老剛剛退休。那時候,梧州市內也興起了一股“免費體驗保健產品”的風潮。然而,兩人經過觀察后發現,所謂的免費體驗服務實則是引誘廣大老年人購買高昂保健產品的噱頭,甚至有的保健產品還是“三無產品”。
經與部分受騙老人交流,安叔和嬌姐知道這些商家之所以能夠屢屢得手,抓住的正是老年人缺乏關愛的心態。為幫助老人們遠離那些“洗腦”場所,安叔和嬌姐想出一個好辦法:組織老人們去旅游。為此,夫婦倆奔走于市內多家旅行社,一方面規劃較具吸引力的線路,一方面想方設法降低出行成本。一旦方案成熟,夫妻倆就會號召身邊的退休老人去旅游散心。漸漸地,安叔和嬌姐便很少聽到身邊有老人被騙的消息了。看到自己的付出取得了效果,林才安和張火嬌倍感開心,同時,這也更加堅定了兩老結伴為公益事業奔走的決心。
多年來,安叔和嬌姐以義工身份穿梭于市內多個愛心公益群體。在慰問抗戰老兵、志愿者服務春運、下鄉精準扶貧等志愿活動中,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
除了公益事業,林才安和張火嬌還十分熱心參與市容整潔的維護工作。林才安夫妻倆家住下三云路段,沿街兩旁多數是老式的住宅樓。去年5月,林才安發現街道內有時會有一些垃圾袋被扔在地上。對此,安叔主動當起了巡邏員,見到有居民將垃圾扔到路面時,及時阻止。久而久之,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這一天,安叔和嬌姐都會積極響應環保組織的號召,前往梧州河東片區的主干道清揀垃圾。有時遇到下雨天,安叔和嬌姐披著雨衣也照常“上陣”。讓夫婦倆倍感欣慰的是,他們的善舉也帶動了孫子積極參與志愿活動。今年的世界環境日里,兩老就帶著剛上幼兒園的孫子一起在鴛江麗港一帶參與街道義務保潔行動。借這個活動,兩老也教育孩子們要自覺養成保護市容環境的好習慣。張火嬌說:“城市文明的火種需要一代傳一代,期待有更多的年輕人能擔起主人翁的責任,接過點燃文明的火把。”(西江都市報 記者 龍天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