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馳援戰天災
■采訪故事
我們是震后首批到達震中地區的記者
2016年7月31日17時18分,梧州市蒼梧縣發生5.4 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蒼梧縣沙頭鎮與賀州市仁義鎮交界。
獲知消息后,本報編輯部立即安排了兩名記者前往災區采訪。此時,天慢慢暗了下來,受第4號臺風“妮妲”前飚線影響,暴雨傾盆而下,采訪車經過的路上到處都是積水。當晚將近9時,我們經過3個多小時的“奔襲”,才艱難抵達此次地震的震中地區——蒼梧縣沙頭鎮,同時,我們也是同城媒體中震后首批到達的記者。
7月31日晚,蒼梧縣沙頭鎮參田村水旋組,村民徐炳懷的住房在地震后出現了裂縫。
此時的蒼梧縣沙頭鎮,街道上燈火依舊,沿街的各間商鋪仍正常營業,供水供電均正常,但該鎮離震中最近的石川、參田等多個村停電,不少民房出現磚瓦脫落、墻體開裂的情況。
現場采訪、寫稿,電話聯系相關部門核實數據與編輯部溝通稿件相關事宜……當晚,我們挑燈夜戰,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2時,先后向編輯部發回《各項救災工作有序開展》《救災車隊陸續駛入村里》《無公路因地震受損》等數篇稿件,率先介紹了震中地區受災及救援工作開展的情況。
8月1日至3日,繼續堅守在震中地區的記者又采寫了《只要人在,就有希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田間補插晚稻,村內排查隱患》等稿件。
■最新進展
受災群眾明年春節前可入住新居
“如果不是政府部門的幫助,我這輩子都不敢想象自己能蓋得起新房!”12月15日,當記者再次來到蒼梧縣沙頭鎮參田村村民莫家建時,他正和工人們搗制房梁。
?莫家建今年52歲,與82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當天發生地震時,莫家建正和老母親在屋里準備著晚飯,飯桌突然劇烈地晃動起來,地底下還傳來“轟轟轟”的悶響。由于沒經歷過地震,兩人并不知道正在發生著什么,只是慌亂中跑出家門想看個究竟。
地震后,莫家建排查自家房屋發現,這座已居住了二十余年的泥坯瓦房瓦片脫落、墻體多處開裂。由于當地政府幾年前為當地農宅上了保險,保險公司在地震后很快就開展了農房查勘工作,按特事特辦的原則為符合理賠條件的農房支付災害賠款,莫家建拿到了4000元理賠款。
參田村第一書記柳翔說,按精準扶貧工作“八有一超”的要求,像莫家建一樣的貧困戶和其他在地震中房屋受損的村民,原有的住房是他們唯一的住房,因此早日讓他們重建新房成為當務之急。
根據實際情況,莫家建選擇在離原址不遠的自家自留地重建新房,村里也將其新房項目列入扶貧搬遷計劃中。按“特別貧困”一檔,莫家建和其母人均可獲2.42萬元的補助金。
“雖然窮,但也不能什么都靠別人。”莫家建說,這4.84萬元外加之前的4000元理賠款,共有5萬多元,自己再投點工進去,基本夠蓋新房的花銷了。目前,莫家建的50平方米、兩室一廳的新房地基已打好,房梁已搗制完畢,他說,要趕在明年春節前讓老母親住上新房。
據統計,地震后,參田村共確定扶貧易地搬遷戶13個,貧困戶危房改造1戶,目前,危房改造戶新居已建成并入住,13個扶貧易地搬遷戶新房已全部開工建設并完成主體工程,有望于雞年春節前后全部遷入新居。
發生喜人變化的,還有同處震中地區的石川村。石川村毗鄰參田村,全村共有73 戶農宅在此次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損。通過保險公司理賠和民政部門撥付修復資金的方式,石川村受損農宅目前均已修復完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