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吳麗)去年以來,我市探索應用生態文明建設與扶貧開發協調發展模式,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6年,全市積極爭取中央造林補貼、退耕還林補貼、造林貸款補貼、村屯綠化等項目,共獲得中央財政補貼資金6000多萬元,統籌安排貧困村項目超過50%,讓林農直接享受造林補貼或者就近造林務工取得收入,全市共完成造林21.56萬畝,實現貧困戶增收和生態建設雙促進。
????林業產業扶貧方面,市林業部門統籌自治區和市本級項目補助經費100萬元,并整合縣級林業資金,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扶持各地開發林業產業。目前,已在龍圩區發展玉蘭花種植加工和高產油茶種植項目,在蒼梧縣開發花卉示范項目和優質白花大枇杷種植項目,在藤縣發展林下種植靈芝項目,在岑溪市波塘鎮發展林下養牛項目等,共帶動400多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和企業,通過參與種植或務工增收收入。
????我市是廣西的松脂和油茶主產區之一,但因部分地區采脂、配方施肥等技術水平不高,造成松脂、油茶單產低,收益不高。2016年,市林業局先后舉辦松脂增脂技術和油茶高產管理培訓班15次,培訓貧困林農1172人次,提高林農的種植、采脂和油茶高產管理技能,促進松脂、油茶產量提升,增加了農民收入,也為我市松脂、油茶加工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去年,我市還在貧困村開工建設6個新能源項目,并獲得自治區489萬元項目補助資金。這批項目中,建設處理能力為8000多噸的畜豬糞便大型沼氣工程一個、農村公廁和沼氣凈化處理項目一個、沼肥深加工綜合利用項目兩個、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800座、太陽能路燈項目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