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曾韻 通訊員 梁艷薇)去年9月起,我市開始分級診療試點工作接軌,加快建立全市分級診療制度,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去年,我市以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等為原則,著力構建“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制度。據了解,我市對同一新農合補償病種,在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實行醫療起付線報銷比例差別化,讓參合患者根據病情、就醫成本及自身經濟承受能力等情況,自主選擇到相應級別的醫療機構就診,使病患醫診合理分流,緩解大醫院的接診壓力。
????為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2016年以來,全市開展醫療機構對口支援活動,派出近150名支援人員對口支援市內16家三級以下醫院,并獲中央補助經費46.24萬元,有力支援各項醫療業務開展,為全面鋪開分級診療工作做好人才資源培養和儲備。與此同時,大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鄉村醫生服務隊與農村家庭建立契約服務關系,構建“首診在基層、遠程可會診、防治相結合”的健康管理服務模式。截至去年12月初,全市892個村級衛生室共簽約服務70.6萬人,占全市農村人口的26.44%,其中鄉村醫生簽約貧困戶5.8萬戶,貧困戶簽約率達92.68%。
????此外,我市把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與探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優勢,將患者“留”在基層。據統計,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達標率為95.67%,各縣(市、區)甲等中醫醫院擁有率達50%,可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及鄉鎮衛生院等在同類機構占比均達100%,村衛生室占比達92%,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各項指標均符合自治區相關要求,夯實了分級診療制度構建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