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洲區平浪污水處理廠相關設備正在運行。該廠采用先進的納米陶瓷膜NCBR污水處理工藝,收集處理平浪片區及市再生不銹鋼制品產業園區污水。 李鴻榮 攝
1月8日,在豐業花園前的愛心小屋,一市民把整理出來的舊衣物投進小屋,捐給有需要的人。 梁燕如 攝
????梧州日報記者 梁燕如 陳可夫 曾韻
????綠色寓意生機、活力、希望。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理念,明確要遵循自然規律,實現環境友好、資源節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道路,推動可持續發展。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進入“十三五”,我市努力建設生態宜居的桂東南城鎮群核心城市。生態宜居,這與綠色發展理念不謀而合。事實上,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并非不破不立的矛盾體,我市有智慧也有韌勁化解環境污染存量、控制污染增量,依托資源優勢發展好綠色產業,讓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
????構建“大環保”格局治污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在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實現產業發展、環境保護雙贏,這取決于企業的戰略眼光,也考驗著政府的管理智慧。目前,我市部分企業積極轉型升級謀求可持續發展,政府部門既服務發展又強化監管,政企聯手推動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清潔能源,鋅錳電池市場銷售份額壓縮,電池生產企業相繼轉型升級,行業出現“洗牌”。
????鋰離子動力電池不含有毒物質,被稱為“綠色電池”,廣泛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領域。去年,有70多年鋅錳電池生產史的新華電池公司投資約5億元,拆除舊廠房,建設年產值超10億元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線,選擇低污染發展道路。如今,走在新華電池公司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展示廳內,智能化生產線在防潮、抗菌、恒溫、恒濕環境下運轉,工作人員操控儀器即完成產品組裝,生產智能,工藝精密。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看準發展趨勢,轉變發展理念、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做大、做強、做優。目前,該公司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線產能為同等規模鋅錳電池生產線的三倍,已陸續接到汽車廠商等業務接洽,發展前景看好。
????國家倡導綠色發展,有企業破釜沉舟求新求變,但也有企業觀望猶豫,固守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老路。有關人士指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職能部門應抓住發展速度放緩階段特點,自我革命、刮骨療毒式地調整產業結構,才能避免企業關停等極端局面發生。
????環保部門壓力不可謂不大。去年,市環保部門完成蒙山縣陳塘油麻沖鉛鋅礦采礦廢水升級改造項目驗收,為蒙山縣“生態立縣”發展定位降低污染風險。這是市環保局落實環保舉措、服務地方發展一例。當前,對未落戶項目把牢環評關,對存在污染風險項目指導提升環保措施,對出現污染項目督促落實整改,該局看牢了項目、盯緊了企業、栓緊了監管籠子。近三年來,該局加大對企業環境污染行為的處罰力度,對部分重點企業不留情面、敢亮紅牌,立案查處的環境污染案件逐年上升。
????環保處罰的震懾力顯而易見。近年,龍圩區一化工企業排放廢氣廣受詬病。經過環保部門多次督促整改,該企業優化了環保設施,降低了廢氣排放對群眾生活的影響。環保系統人士坦言,環保設施投入是要花大成本的。相比之下,環境違法行為成本較低,環境污染現象禁而不絕。環境污染點多面廣,單靠環保部門單打獨斗顯然不夠。
????去年初,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4個園區管委會、33個市直職能部門簽訂環境保護“一崗雙責”目標責任書,各縣(市、區)政府和各職能部門履行環境保護職責納入年度績效考評,構建“大環保”格局。市環境監察支隊推行網格化管理,細化責任網格、明確工作職責,最大限度統籌起環保力量。得益于這一工作機制,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去年進駐廣西期間,向我市交辦群眾信訪投訴32批275起。各信訪件分發到各縣(市、區)及職能部門處理,我市按照時間節點上報交辦案件查處情況,無漏報、遲報現象,較好完成整改工作。至去年11月底,全市完成275起交辦案件中的整改任務167起。
????發展綠色產業增綠
????梧州山林蔥翠、江河清澈,這是發展綠色產業的優勢和資源支撐。當前,我市把“美麗梧州”建設作為推動生態建設有效載體,抓好綠水青山資源培育,加大產業引導規劃,激發全社會愛綠、親綠、護綠熱情,用好政策杠桿讓梧州綠色發展道路不走偏、不走歪。
????市委書記黃俊華指出,開展“美麗梧州”鄉村建設活動,改善的是人居環境,塑造的是形象,凝聚的是人心,推動的是發展,受惠的是百姓。百姓獲得感強了,綠色發展便凝聚起民心民智。
????“我承包400多畝山林,沒有砍一棵樹。”梧州市農耕文化園負責人李海文說。保留原生林木,加種珍貴花卉苗木,文化園內滿眼綠意,空氣中彌漫著林木獨有芬芳,讓人心曠神怡。去年國慶節開門營業以來,市民游客絡繹不絕,文化園內的農家餐館經營紅火。大家愿意為原生態的綠、大自然的美買單。
????梧州豐富的山水林木資源孕育著發展鄉村生態游的“李海文們”。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為75.85%,居全國第二位,是廣西首個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以上,在中國低碳城市評價中位列全國第三;桂江、潯江、西江貫穿全市,匯集廣西河流85%以上水量,江河水質優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以上標準,水質達標率為100%。
????然而,自然資源的脆弱性、部分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盲目開發、過度開發是大忌。把好開發的度,定好開發的量,實現資源永續發展,離不開職能部門科學謀劃引導。我市把“美麗梧州”建設作為推動生態建設有效載體,持續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建設,從治理環境“臟亂差”、村莊布局“雜亂散”入手,扎實推進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和村屯綠化、飲水凈化、道路硬化專項行動,城鄉面貌有了大變化,自然資源質量穩步提升。2016年,我市17個行政村、22個鄉鎮、1個縣分別申報“自治區級生態村” 、“自治區級生態鄉鎮”、“自治區級生態縣”,已在當年9月份順利通過自治區考核組現場考核驗收;蒙山縣長坪鄉、蒙山鎮、西河鎮申報“國家級生態鄉鎮”已通過自治區專家組材料審核及現場核查,待國家考核驗收組現場核查驗收。
????一系列生態區域申報有序展開,為我市生態創建成效作注,也推動著全市綠色生態鄉村旅游產業布局成形。如今每逢節假日,蒼梧縣梨埠鎮仙跡桃花島、蒙山縣長坪鄉水韻瑤寨、岑溪市吉太鄉村旅游區、萬秀區思良江現代農業休閑觀光帶等我市鄉村旅游景點便游人如織。人流帶來資金流,市場消費需求引導商家千方百計植樹栽花、造林種果、清潔水源,實現產業發展與鄉村建設、環境保護有機融合,打造起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郁、文化內涵各異的山鄉村寨、水鄉新村,實現產業發展、家園變美、農民增收。
????搭建公益平臺聚力
????綠色發展如果僅靠政府部門推動,群眾袖手旁觀當看客,發展便無從談起。當前,我市搭建環保公益活動載體,引導公眾參與環保活動、踐行綠色生活理念,在點滴參與中養成環保自覺。
????日前,市民林女士將家里閑置的衣服送到了位于豐業花園門前的愛心小屋。林女士說,衣服閑置在家,是一種資源浪費。愛心小屋回收衣物送到貧困山區,幫助我們奉獻了愛心,也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如今,在梧桐新苑、恒祥豪苑、灝景玥城等多個小區,一座座綠色小屋成為了鮮明的環保標識,引導著人們把可回收利用的閑置物品送到小屋循環再造。2015年4月“綠色先鋒·衣舊情深”舊衣物循環利用環保公益項目在我市啟動,全市至今布點的愛心小屋達75個。可容納100公斤舊衣物的“愛心小屋”,一頭連接環保事業,幫助市民回收處理舊衣物,減少廢舊物品污染、資源浪費,另一頭牽手公益,將翻新舊衣物捐贈給有需要的人,讓環保事業與公益事業牽手,實現資源、愛心的有效流動、承接。
????去年,愛心小屋回收的物資數量達300多噸,較2015年增長15%,逐年遞增的物資回收量從側面反映出群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在群眾身邊搭建起參與環保的載體平臺,讓環保行動生活化、日常化、簡易化,群眾就能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良好行為習慣。正如“綠色先鋒·衣舊情深”梧州市項目組負責人潘婷表示,“衣舊情深”活動推廣的目的,在于讓更多市民踐行節能、低碳理念,在參與公益活動中,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
????凝聚起群眾參與環保的力量,社會各界在行動。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上百名環保志愿者發起并參與“綠色生活·美麗梧州”公益騎行活動,積極推廣低碳綠色出行理念,傳遞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號召市民綠色出行,參與到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中來;世界熄燈日當天,市內多家超市關閉不必要的光源,梧州學院大學生紛紛熄燈,用實際行動支持“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將節能、環保理念融入生活;機關事業單位將節能減排融入日常管理,“隨手關燈”、“夏季空調溫度設置不低于26℃”等溫馨提示隨處可見;各級學校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節能減排活動,通過“變廢為寶”手工比賽等,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潤物無聲。環保公益活動逐漸引導群眾養成綠色環保的生活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態度——踴躍參與義務植樹、自覺減少塑料制品使用、出行選擇乘坐公共交通……眼下,大家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綠色發展便有了行動自覺,從轉變生活方式中、改變發展模式上身體力行,為生態文明發展獻計出力。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一個天藍、地潔、水綠、山青的美麗梧州正由廣大群眾描繪著、創造著。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征程中,我們相信,只要發揮生態優勢、挖掘綠色潛力,最大限度調動群眾積極性,就一定能在綠色發展道路上搶占先機、跨越發展,為小康社會增添綠意和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