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志愿服務大隊的培訓老師正在演示心肺復蘇的方法。 李玉瑩/攝
????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李玉瑩 通訊員 樂嘉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需求有所增加。越來越多的市民希望掌握應急救護知識,以保護家人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近日,梧州市紅十字會在旺城廣場以及梅西生活廣場開展的“急救快學堂”,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學習。有市民提出,除了參與市紅十字會舉辦的活動以外,還能通過哪些途徑接受應急救護知識方面的培訓?
????據了解,近年來,梧州市紅十字會積極開展應急救護培訓“五進”活動,即在農村、社區、學校、企業、機關等范圍內,通過不間斷地開展常態化應急救護培訓,提高市民的應急救護能力。據市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志愿服務大隊培訓老師李青介紹,向市民講授心肺復蘇、現場包扎等急救知識,是提高公眾急救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途徑。
????應急救護培訓的內容包括心肺復蘇、止血包扎、傷員搬運與護送、骨折固定等。心肺復蘇,即人們常說的CPR。在搶救心臟猝死患者時,能否抓住“黃金救治時間”至關重要。尤其是患者在家中出現心搏驟停狀況時,如在醫院急救人員到達前,市民就已開始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的話,患者生存幾率會成倍增加。傷員的搬運與護送也有講究,常用的搬運方法包括徒手搬運和使用器材搬運,二者適用的情況也有所不同。例如徒手搬運中的爬行法,適用于在空間狹窄或有濃煙的環境下,搬運兩側上肢沒有受傷或僅有輕傷的傷員;轎杠式則適用于搬運無脊柱、骨盆及大腿骨折,能用雙手或一只手抓緊救護員的傷員等。
????記者了解到,目前,仍有很多人沒有把急救知識當作生活“必備技能”來重視。很多市民通常是公司或單位報名,才被動來參加學習的;還有一些是出于家里有老人或特殊職業的原因才來學習。李青提醒市民,一定要對應急救護知識加以重視,積極參與培訓,切勿因為害怕或者抱有僥幸心理而忽視這項“必備技能”,此外,還要避免陷入一些應急救護知識方面的“誤區”,例如按患者“人中”,隨意搬動傷者等。
????市民如果想參加市紅十字會舉辦的應急救護培訓活動的,可直接向市紅十字會辦公室提出申請,聯系方式為:3888712。只要人數范圍滿足30人以上,能夠提供適合現場講解的場地,市紅十字會將會安排應急師資,免費為市民講解應急救護知識。培訓老師將通過演示、技能展示、邀請現場市民進行互動學習等多種方式,讓市民快速準確地學會應急救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