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剪頭發是不少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詹彥 攝
????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黃穎盈)春節來臨,不少市民喜歡進行美容、美發和美甲等“一條龍”消費,以此除舊迎新圖個喜慶。然而,隨著消費人數的明顯增加,一些服務行業的商家也跟著應時提高消費價格。面對一路上溢的“春節價”,市民怎么看?有沒有省錢的小竅門?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服務類消費人氣激增
????“對不起,我們現在人手不足,暫時不提供上門取衣服的服務,還請您直接到店消費。”家住恒祥花園的市民廖女士經常光顧家附近的一家干洗店,但在1月13日,她像往常一樣致電服務員上門幫取清洗的衣服時,卻得到上述回應。
????到店后,廖女士還被店員告知,“美團價”也準備停止使用,洗衣價格將會按照市面價正常收費,還不排除有進一步升價的可能。這意味著,以往干洗一件衣服約花費30元,春節前和春節期間可能要花費約50元。
????“快到過年了,加上這些天又冷又下雨,想必大家都把壓在衣柜里的大衣、羽絨服拿出來了。”廖女士告訴記者,她是這家洗衣店的常客,服務質量和態度都很不錯,只要保持水準,她并不介意春節升價。“畢竟客人在短時間內變多了,店家節前工作量變多,適當加價無可厚非。”廖小姐說。
????隨著春節臨近,部分店家也跟著適當延長了服務時間,但仍有供不應求的趨勢。“以往早上開店的時間是在11點左右,但現在已經提早到10點左右,客人多的時候連午飯都沒來得及吃。”在下三云路經營一家中藥洗頭店的店主小月告訴記者,每逢春節前店內的客人就會變多,來光顧的時間也比較集中,到除夕前一兩天還不得不臨時請人來幫忙。這樣一來,店里用電用水等支出增多,個人的休息時間也變少了,自然要適當提高服務價格。
????記者留意到,像美甲、美容、美發以及洗車等服務行業,由于消費者在店內的消費時間較長,人手不足時還必須提前預約,否則就會浪費過長時間在排隊等候上。“店面一般是我一個人照看,一位客人一雙手的基本護理需要用時一個小時左右,如果還要挑選花色和貼鉆,則可能要三個小時左右。”國泰四樓一家美甲店的店員小敏告訴記者說,春節前的周末已有不少客人提前預約,因此到時不得不推掉一些臨時到店光顧的客人。????
春節臨近,美容美發等服務行業不約而同地上調服務價格。(資料圖)
????“春節價”還需明白消費
????服務行業春節期間應時升價似乎是“例牌”,但會不會有些“先兆”和規律呢?記者走訪了解到,一般來說商家節前提價的區間多為上升10元至30元,或提價幅度為原價的10%至20%,或臨時取消像美團等網上團購平臺的優惠價。而且,越靠近除夕,服務費提升得越明顯。
????蝶山一路一家經營逾七年的美發屋老板周先生說:“升價一般是參照春運的時間表開始的,像今年春運時間開始得早,自然就會較往年提前升價。”周老板認為,服務業在春節升價是常態,因為每逢春節就是服務行業的旺季,節前消費供不應求,老板也要支付員工加班費,價格自然上升,但節后價格也會恢復到正常狀態。
????因此,應對服務行業“春節價”的最佳辦法可能就是錯峰消費、提前消費。而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按照基本市場規律上溢的“春節價”是可以理解的,但就怕商家“掛羊頭賣狗肉”,不但壓縮服務時間,還降低服務質量。
????更有甚者,商家升價不是“明著來”,而是在消費者接受了常規服務以后坐地起價,在讓人不易察覺的地方標注小字“做提醒”,這些情況往往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消費糾紛,記者也向梧州市消費者協會咨詢了解一些建議。工作人員建議,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都應注意明明白白消費。消費者進店消費時,可以先明確詢問商家會員卡或優惠券能否正常使用、服務流程有無變化、收費方面有什么變化,再根據個人需求選擇消費與否。商家方面,如果價目方面有變動,也應該主動跟消費者提前說明,或在店內顯眼的地方做好標示,若故意隱瞞價格或服務變動的情況、臨時升價,則很有可能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