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學員仔細傾聽講解員的講解,認真進行采訪。西江都市報記者 龍天傳 攝
????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龍天傳)養兵千日,用在一時。1月18日,梧州日報社“全能小記者”寒假培訓班學員迎來了首次外出采訪實踐機會。學員們應邀前往梧州市工業園區內的雙錢龜苓膏文化博覽園參觀,大家充分運用此前學到的新聞采訪和攝影知識,記錄下每一個瞬間。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記者,掌握基本的攝影技巧是必備技能。為了讓學員們在首次外出采訪實踐中有一個優秀表現,培訓班特意邀請了梧州日報社資深攝影記者陳健新為學員講解攝影知識。經過陳老師的指導,學員們懂得了正確持握相機的方法和基本構圖方法。
????在完成理論學習后,當天下午,學員們興致勃勃地前往雙錢龜苓膏文化博覽園進行攝影采風。一路上,學員黃彥銜和陳芊行積極討論如何構思采訪問題,希望盡可能收集全面的新聞素材,完成首篇新聞稿件的寫作。在采訪活動開始后不久,兩人很快進入了狀態,黃彥銜注意到,在雙錢龜苓膏文化博覽園大門的右側是一個巨大的展示模型,上面是一條造型栩栩如生的盤龍,下面是九只大小不一的石龜,不斷有活水從龍和龜造型物的口中噴出。隨后,黃彥銜通過采訪講解員得知,該模型名為“黃龍護九龜”。許多學員都被這個獨特的模型深深吸引,紛紛掏出相機進行拍照。
????“快看,我站在半空了。”學員何國威的一句話,頓時將學員們的眼光吸引到一條用透明鋼化玻璃鋪設的走道上。原來,在走道底部,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文物模型。“這是一條歷史文化考古廊道,用于展示源遠流長的龜苓膏生產文化。”講解員的耐心講述,解開了學員內心的困惑。
????在博覽園的二層,學員們透過玻璃墻,可以清楚地看到生產雙錢牌龜苓膏的全過程。當聽到講解員介紹“雙錢牌龜苓膏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卻能保質兩年”時,小記者學員韋露覺得不可思議。不過,在了解到滅菌車間設置有一系列先進的高溫殺菌程序后,韋露決定將這個新聞亮點寫到稿件中。
????另外,學員們還品嘗了新鮮出爐的雙錢牌龜苓膏。號稱“小吃貨”的學員韓穎邊吃邊點評說:“我覺得加椰汁的龜苓膏更香甜。”趁其不備間,學員唐麗君舉起相機,將韓穎一臉滿足的吃相拍了下來,并介紹道:“我這張新聞照片的主題就是‘雙錢牌龜苓膏備受歡迎’。”
????結束采訪后,看著密密麻麻的筆記,不少學員感觸良多:“只有采訪功夫做得越細,稿件才越容易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