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楊珊)梧州市實體經濟現狀如何,未來出路又在哪?1月20日,梧州市四名政協委員受邀來到梧州零距離網“零距離直播室”,就梧州實體經濟發展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1月20日,梧州市四名政協委員受邀到“零距離直播室”,就梧州市實體經濟發展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從左至右分別為:林艷光、李忠、甘惠貞、周忠海。覃燕霞 攝
這四名政協委員來自多個實體經濟行業,分別是市政協常委、廣西天睿精工精密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忠,市政協常委、梧州日新塑料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甘惠貞,市政協委員、梧州市德旺建筑基礎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忠海,以及市政協委員、梧州麥勁堡總經理林艷光。
“如今梧州市的經濟運行處于轉型關鍵時期,經濟總量不算大,發展也不算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大幅下降,中小企業面臨重重困難,企業效益明顯下滑。”對于梧州市實體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甘惠貞表示,在國際市場萎縮、國內市場不足的經濟環境下,不少行業都出現了供過于求的現象。同時,周忠海表示,人才的流失也限制了梧州市實體經濟發展。另外,傳統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也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梧州市實體經濟發展出路在何方?甘惠貞說,作為傳統行業,除了找準客戶群體的需求外,還要不斷推進自己的產品升級。周忠海也表示,中小企業在管理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金,建立起現代化科學管理制度。同時,還要爭取在行業內有所創新。
來自高新技術行業的李忠則坦言,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帶領地方產業往高端發展,對梧州實體經濟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助推。“高新科技行業與傳統行業一樣,需要一個發展過程,在技術改良的時候就需要相應資金,因此我覺得政府應該成立一些基金,對優秀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支持。”
經營餐飲企業的林艷光,對于政府對服務業發展的重視深有感觸。“梧州有很多好吃的特色產品,政府也幫我們做了很多宣傳,我覺得很有信心。”林艷光說,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梧州特色產品的銷售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企業都應該利用起來。
在城市化進程中,房地產對實體經濟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對于“房地產是摧毀實體經濟的‘元兇’”等網絡言論,周忠海表示,這是一個過于偏頗的言論。“我們城市的城鎮化程度還比較低,房地產的發展對本地的實體經濟還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周忠海說,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而住是一個剛性需求,“城市的土地是稀缺資源,買房子是一個很好的理財工具。再一個,梧州市的房價泡沫很少,上個月統計出來均價是4100多元,所以說買房好不好,還要從居住、理財、配套設施等多方面去考慮。”
直播訪談摘錄
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問題與機遇
主持人:
梧州目前的實體經濟現狀如何,發展過程中遭遇到哪些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未來的發展方向又在哪里呢?
甘惠貞:
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大幅下降,中小企業面臨重重困難,企業效益明顯下滑,這是實體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
另一方面,梧州經濟運行處于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發展速度也有待增強。隨著梧州招商引資,產業多元化發展對梧州經濟貢獻很大。不過,梧州仍以輕工產業為主,所以受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的影響,加上國內市場需求也不足,需求不旺這個現象表現突出。
回望過去,我們梧州輕工產業方面有不少輝煌成就,但在如今企業發展“大洗牌”的過程中,企業如果不能及時抓住機遇及市場,產品沒辦法適應新的市場要求,就會被淘汰。
結合我自己所帶領的梧州日新塑料實業有限公司情況來說,這兩年我們著力精細化管理,努力跟上市場的轉型升級需求。雖然保證了產量增長,但利潤方面仍有很大上升空間。為此,我們還著力以消費需求的新變化為軸心,一邊加緊產品質量提高,一邊通過密切與國際交易市場的交流,拓寬銷路和客戶源,從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梧州必須重視人才流失的問題
主持人:
周忠海委員所在的梧州市德旺建筑基礎工程有限公司也屬于傳統行業,對于梧州市實體經濟的發展現狀,您怎么看呢?
周忠海:
經濟下行包括整個傳統行業的利潤率不斷下滑,這個是我們面臨的實際情況。在我看來,人才流失在梧州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基本上,高層次的人才都向往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大城市聚集。而從人才結構上來看,像管理人才、專家類人才、行業內比較領先的人才等,均難以留在梧州。
人才留不住就會給企業帶來管理效率較低、產品研發跟不上等問題,在員工培訓、信息交流的方面也會比較閉塞,造成一個惡性循環。經濟新環境要求企業盡快適應新的市場、新的需求,加上現在的制造工業產品周期縮短,更新換代比較快,如果人才這方面跟不上,就會讓中小企業在這個發展的關口上錯失很多機會。
高素質人才為什么會留不住呢?也有一種可能是因為中小企業的規模太小,所以他們沒有用武之地。因此,想要留住人才不是單憑一個決策者就能實現得了的,要靠一個團隊去推動一個企業,從而帶動一個產業的升級。
好政策好措施為企業排憂解難
主持人:
助推實體經濟發展是熱點話題,自治區和梧州市有沒有針對這一方面出臺一些政策或者措施呢?
甘惠貞:
我通過參加自治區“兩會”了解到,自治區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化提升傳統產業,這也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與此同時,也提出了很多為我們排憂解難的方案和政策,這讓我們非常期盼。
梧州也有同步的相關政策,讓我的企業獲得了實惠。因為我們屬于出口企業,每個標準箱(集裝箱)有兩百元的補貼。在2015年至2017年,每年能得到十幾萬元補貼,這對于提升我們企業的競爭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重點企業這幾年得到的政府服務也是非常到位的,比如像我們企業,因為有政府方面的服務隊,所以辦事效率高,為我們節省了許多時間。
李忠:
我們廣西天睿精工精密電子有限公司這類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企業一樣,也面臨著國際大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在初步發展階段中,會面臨加工難、融資難,還有中介費太高等問題。
高新企業可以起到推進一個地方產業往高端發展的作用。通過政府的相關文件、相關的產業輔助,可以把高科技的產業鏈引進梧州,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我認為政府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像粵桂試驗區引進了很多高新產業,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融合有積極作用。此外,政府還指導我們企業塑形象、建廠房,指導我們在生產方面做一些調整,解決了在梧州招工難的問題。
我希望政府能針對高新企業成立專門的基金,對高新科技企業實行嚴格的審查考核,對符合要求的企業提供融資等方面的資金扶持。
服務業依托電商平臺轉型升級
主持人:
服務業也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梧州麥勁堡作為餐飲服務行業,這兩年是否也受到了大環境的影響呢?
林艷光:
麥勁堡是做大眾消費產品的,由于它定價并不算高,所以跟當下的市民消費水平還是比較吻合的。但餐飲業有做得好的,也有做不好的。我個人認為,不管是做一個品牌,還是經營一家店,都要有自己的特點,缺乏自身特點會影響發展。
此外,眼下大家都喜歡通過電商平臺購物,如我們店以往是雇人送外賣,現在依托一些外賣的平臺,有平臺的員工幫忙送餐,所以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我們企業的幫助很大,這是我一個真實的感受。
(西江都市報記者 黃穎盈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