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春節剛過,人們還沉浸在歡樂的喜悅中。2月21日,大年初十,梧州市200多名共青團員、青年,響應中國新民主義青年團(1957年7月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廣西省委員會、梧州市委員會支援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號召,告別梧州的鄉親父老,乘車奔赴南寧,與抵達南寧的廣西省團委下屬的南寧、柳州、桂林3市1000多名支邊青年會師。在經過短暫的培訓后,支邊青年按廣西省團委的分配,分組出發到百色地區轄下各縣、鄉、鎮和城區,開展工作。我和區瑞珍等15人被分配到睦邊縣。準備離開睦邊縣下到各鄉、屯時,我們15人一起到照相館照了張相,彼此留作紀念。
筆者(后排左三)和區瑞珍(二排左一)等梧州青年15人被分配到睦邊縣后合影
????睦邊縣地處桂西南邊陲、云貴高原南緣。東南與靖西毗連,南和西南與越南的高平、河江兩省接界,西北部和正北與云南省富寧縣接壤,素有“祖國南大門”之稱,民國時期稱鎮邊縣,1953年10月,改稱睦邊縣。1965年2月20日,遵照毛澤東主席“還是那坡好”一句話,改稱那坡縣。這是全國所有2800多個縣中唯一由毛主席親自擬定名的縣,在壯語中“那坡”意為“山坡上的田野”。
????作為支邊會計人員,我們的到來,受到當地熱烈歡迎。當時,我們的任務就是協助當地的鄉人民政府,開展籌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并為他們培訓財會人員。在睦邊工作的日子里,我們都經常下到基層的各鄉、村屯,與那時的瑤、苗、彝等少數民族社員一起生活、工作和學習。不懂語言,就用手語溝通。飲食不習慣,就慢慢適應。我們除了搞好日常的工作外,還開展“一帶一、一幫一”培訓當地少數民族會計人員,要求每個支邊人員帶出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其時,睦邊的交通尚欠發達,每天只有一趟班車往來,我們下鄉都是靠兩條腿走路。崎嶇的山石路,高而且陡,走訪一個村莊,要走上好幾個小時,舉著火把趕夜路對我們來說是常事。
????在睦邊工作的日子,最高興的事就是舉辦中越聯歡活動。我們所在的平孟區和越南接壤,年中每逢重大喜慶節日,都會邀請對方參加聯歡活動,大家歡歌載舞,舉杯祝福,增進同志加兄弟的友情,促進彼此的團結與和睦。
????在睦邊工作的日子,最令人難忘的事是剿匪。當時,睦邊靠近越南邊界的一些地區,仍殘存著一些土匪,時不時來騷擾邊民,燒殺搶奪。1957年2月22日,平孟區念井鄉人民政府發生一起反革命叛亂,叛亂的土匪頭子就是潛伏在鄉人民政府的民兵隊長,他帶領土匪持槍沖進鄉人民政府,槍殺了區、鄉干部8人。那天,區瑞珍因外出開會才幸免于難。后來,解放軍配合地方工作組開展清剿殘匪工作,我們和解放軍一起逐村逐屯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進行剿匪,肅清隱藏在革命隊伍內部的反革命分子。1957年9月,歷時半年的剿匪工作宣告結束。
????對區瑞珍來說,更難忘的是,見到了國家領導人。1958年1月,毛澤東主席在南寧主持召開中央工作會議,1月22日下午,毛澤東及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南寧市人民公園撐著雨傘,冒雨接見廣西各族人民及廣西軍區、駐邕部隊代表,共5000多人。區瑞珍作為百色地區代表之一受到了接見,見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
????1958年11月,睦邊縣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結束,各鄉、屯建立了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配備了當地的財會管理人員。我們支援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睦邊的工作完滿結束。在即將離開睦邊的日子里,知情的鄉干部、村民都依依不舍。在離別那天,鄉干部和村民代表送了我們一程又一程,直到我們乘坐的班車開走很遠很遠才回去。
????歲月匆匆流逝,參加支援睦邊工作轉眼60年過去了。每當端起60年前我們梧州15人在百色合照的相片,感慨萬千。支援睦邊工作這段往事仍歷歷在目,仿佛當年奔走在崎嶇山路的腳步聲就在耳邊,揮之不去。當年十七、八歲的小伙、姑娘,如今都已退休,安享晚年。但是,我們始終懷念在睦邊的甘苦,想起往昔工作、生活和剿匪的那些時日,憶起共同相處兩年多的同事和戰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