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 2月2日,農歷正月初六。藤縣塘步鎮綠康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蒙傳潮一大早出門,趕到縣里一家養豬場收購豬糞備春耕。“幸好搶先一步,要不這些豬糞就被別人‘搶’走了。”蒙傳潮的前腳剛出豬場,種植戶李來福后腳又來收購豬糞。
????輾轉了好幾個豬場、雞場都要不到肥料,李來福有些著急,連忙追上沒走多遠的蒙傳潮。“老弟,是不是讓一半豬糞給我?我連續跑了好幾天都要不到半兩肥料了。”李來福近乎哀求地說。
????“老哥,實在對不住啦,我那幾十畝青菜落種就靠這一車肥料了。我這里有一家養雞場的電話號碼,您不妨打過去問問,說不準能要到呢。”蒙傳潮擺擺手表示沒有辦法,李來福只好要過電話號碼,急匆匆地往那家雞場碰運氣。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近年來,該縣不少農民種地施肥的觀念正在悄然轉變,不再單獨使用化肥,而是配以農家肥,這樣做不僅改善土壤結構、提升農產品品質,還順應了農產品的綠色種植要求。為了上足底肥,許多農民瞄準了養雞、養豬大戶棚舍里的糞肥,還與養殖戶建立起農家肥供求關系。該縣也因勢利導,對全縣土地進行“把脈”,引導農民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鼓勵農民增施農家肥,發展綠色農業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化肥、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漸漸地,農民積造農家肥蔚然成風,原本不被大家看好的雞糞、豬糞、牛糞一下子變得緊俏起來,成了“搶手貨”。
????和平鎮粉葛種植戶梁大勇,更是把用肥賬算得明白:“使用農家肥作底肥,種出來的粉葛,不僅個大、體型好、口感佳,而且還能養地力、省錢。農家肥成為底肥后,不光種植的生產成本降低了,也減少了對農田的環境污染,為建設美麗鄉村出一分力。”
????“今年‘落手’遲了。”藤縣大地農業專業合作社聯社負責人黃有強有些惋惜地說。去年,他的合作社聯社1000畝臺灣大青棗施用農家糞肥和有機肥料,畝產增加將近20%,比往年增收近三成。春節期間,黃有強因事務多,沒聯系養殖大戶商量購買農家肥的事。這幾天,他發現附近養殖場的農家肥早被人“一搶而光”,他只好到鄰近的平南縣、蒙山縣的養殖場購買農家肥回來發酵,準備即將到來的春耕春種。(黃群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