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賣稻谷和花生油賺的錢,嚴任珍買了新的彩色電視機。
????西江都市報記者 謝韻 文并攝
????自從家里換上了新的彩色電視機后,岑溪市糯垌鎮古河村貧困戶嚴任珍幾乎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喜歡坐在電視機前看看新聞或者電視劇。在嚴任珍看來,與看了多年的黑白電視機相比,新彩電的畫質清晰漂亮多了。
????嚴任珍說,換新彩電,村里的第一書記有“很大功勞”。原來,多虧了第一書記幫忙推銷他的稻谷和花生油,而且賣上了好價錢,他才有能力買了這臺新的彩電。
????嚴任珍今年61歲,因為年齡偏大,只能在村里打理自己一畝多的田地。只有在每年有人來村里收購稻谷后,他手上才會有些閑錢。家里的日常開支,更多來源于妻子打零工的收入。
????嚴任珍說,家里的舊電視機是侄子以前送的,雖然他很早就想換一臺新電視機,但因為沒錢只能作罷。去年,村里的第一書記莫卓昕通過微信,聯系了不少人上門收購稻谷、花生油。他家晚稻收成的近500公斤大米,賣出了3.8元/公斤的價錢。加上賣花生油的收入,他去年年底一下子就收入了2500多元。而在往年,晚稻米的收購價格大都在3.4元/公斤左右。
????稻谷收購價格的提高,是第一書記牽線搭橋的成果。古河村黨組織第一書記莫卓昕表示,其實古河村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都不差,只是以往由于村民缺乏銷路,不少農產品收成后只能靠“內部消化”,久而久之,不少村民寧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種地了。而另一方面,不少城里人十分青睞村里的農產品,卻缺少購買的渠道。
????正是看準了這個“商機”,莫卓昕利用自己的微信推介起了村里的農產品。同時,他還積極聯系梧州市的餐飲、旅游行業的企業,為古河村的農產品拓展銷路。
????就在今年春節前,梧州市旅游行業協會組織了一批協會會員去到古河村收購農產品,一下子就“消化”了3000公斤大米、150多公斤花生油、50多公斤雞蛋,以及50多只雞。
????“為村民打開了農產品的銷路,他們有錢賺了,生產的積極性才會提高。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扶貧方式,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讓更多的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莫卓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