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梁少歡 盧剛)去年以來,長洲區大力推行“科教興區”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科、教、文、體工作,加大教育投入,提速科技進步,創新文化載體,為城區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凝心聚力構建宜居宜業的活力長洲、幸福長洲。
????科教相長 為民惠民
????人的全面發展,教育是關鍵;一地的持續發展,動力在創新。“十三五”規劃開局實施以來,長洲區一手抓教育發展,夯實民生發展基礎,一手抓科技創新,積蓄產業轉型動能,雙管齊下實現教育提質、產業升級。
????去年9月,占地約15畝的長紅小學迎來竣工后的首個新學期,學校師生結束借用場地學習歷史。長紅小學緊鄰紅嶺一號小區,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齊全。而秋季開學以來,長洲區七名教師在廣西中小學課堂教學多項技能大賽獲一等獎,兩名教師代表我市參加自治區級優質課比賽,一名教師入選廣西基礎教育名師“深藍工程”……一項項榮譽為發展提升的教師教學水平作注。
????設施好,師資強,讓孩子享受更優質教育,是長洲區委、區政府始終牽掛在心的承諾。“十三五”期間,該區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在市區新建兩到三所小學,逐步解決適齡兒童入學難問題;深入實施“名校、名師、名校長”工程,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設,打造優質教育品牌;完善教師補充機制,建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與發展教育事業同步,長洲區科技部門深入走訪企業,指導企業實施技改、科研攻關,科技特派員到基層一線加大農業產業科技指導力度,引導農戶調整產業結構。去年,該區完成發明專利申請量90件,累計專利擁有量41件,并榮獲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稱號。以科技驅動產業升級,是長洲區科教興區的題中之義。未來幾年,該區將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實現產業結構從低端向中高端升級;搭建技術研發、檢測共享平臺,引導資金、人才向企業聚集;持續增加財政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大力發展科技創業孵化機構,培育創新型科技企業。
????謀長遠,蓄能量。長洲區委書記盧新華指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地位,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用科教事業夯實宜居宜業發展基礎,人才薈萃、產業振興,未來發展才有力量支撐。
????文體互動 民親民樂
????文化,潤澤心靈,傳續美善;體育,增強體質,促進發展。依托本地特色文化資源,長洲區打造系列文體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匯聚共識,營造崇尚發展、參與發展、共享發展的良好氛圍。
????西江水面龍騰魚躍,堤壩兩岸吶喊震天。去年端午節,長洲區組織五支龍舟代表隊參加2016年廣西嶺南風情旅游文化周梧州市龍舟大賽,日立電梯寺沖隊劈波斬浪,一舉奪冠。連續兩年,長洲區在全市端午龍舟大賽上奪魁,奮勇爭先的拼搏干勁來自該區深厚的體育競技傳統。
????每年春節,該區組織舉辦鎮、村兩級籃球比賽;舞獅、拔河等趣味競技在節假日輪番上演,一批民間好手歡笑著參與,肩并肩對抗。借助體育活動,長洲區激發大眾積極向上活力,營造起力爭上游的精神風貌、團隊氛圍。在市第十二屆運動會暨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中,該區代表隊獲成年組總分第一。
????“山連水來水連天——俚,和諧社會大家庭——下俚……”悠揚的下俚曲調在泗洲村傳出,唱國富民強,唱家鄉秀美,唱鄰里和諧,一曲曲下俚歌唱出對黨的感恩,對故鄉的熱愛。在長洲區,下俚歌、采茶調、八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正以“老曲賦新詞”方式再現千年古韻,職能部門加大非遺保護開發,以定期巡展、排演劇目等方式創新傳承方式,讓老文化煥發新活力。
????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文化共享需要平臺載體。多年來,長洲區穩步推進村級文化中心、農家書屋建設,好的社會風氣、文化氛圍伴隨一批場館建成而吹進千家萬戶。目前,該區建成鎮級文化站2個、農家書屋26個、社區圖書室14個。這些場館為優秀文化建立了傳播據點,也潛移默化涵養著民風。如今,大伙茶余飯后聚在村級文化中心下棋聊天,到農家書屋、社區圖書室看書讀報,到公共廣場跳廣場舞、唱老紅歌,生活健康了,精神面貌也變了,想發展、思進步、促和諧的勁頭更足。
????科教興區,興起的是謀求發展、創造美好的民心和干勁。民心所向,長洲區用科教文體事業發展的軟實力,樹起了跨越發展的硬底氣,凝結起建成宜居宜業幸福長洲的良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