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梁少歡 謝艷文
????山林間,三黃雞在草叢中啄食,百香果掛滿枝頭……這是長洲區倒水鎮古城村開發生態農業產業的縮影。“以前每家每戶守著幾畝地,收入少,現在村民把3800多畝林地流轉到合作社后,不僅有工作,還能收租金。”大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社長陳榮森說。
????古城村走上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農業富民新路子,離不開長洲區在“十三五”規劃中實施“農業穩區”戰略:加快蔬菜基地向倒水鎮轉移、穩步發展網箱養殖業、著力培育“名、特、優”農產品、發展城郊休閑農業……
????集體權能改革增加農民獲得感
????隨著城市的發展,新興村許多村民變成失地農民。村干部組團到深圳寶安學習取經,探索以村民小組為主體的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建立股份合作社。新興村成為廣西首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村,并實行股份“增人不增股、減人不減股”“確權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長期不變”的管理方式,逐步解決集體資產總額不清、股權不明等問題。
????泗洲村四面環水,環島觀光道路四通八達,島內百年以上古建筑比比皆是,旅游資源豐富。“魚塘面積0.96畝,銀行存款66.27萬元……資產總值192.42萬元,共280股,每股值6872.38元。”去年,長洲區長洲鎮泗洲村村民郭爵均欣喜地發現,在第十二生產隊集體資產股權量化公示榜上,每一項集體資產都清晰統計,而且他家的三個“外嫁女”也享有股份。當年,泗洲村15個村民小組順利完成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村民們相繼領到股權證書。“各種歷史遺留問題迎刃而解,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共創生態文明旅游村。”泗洲村委黨支部書記覃建良說。
????“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是做大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之舉。”長洲區黨委書記盧新華說。他介紹,長洲區已經有11個行政村198個村小組開展改革試點工作,各試點村集體“三資”管理基本實行“村財鎮管、組財村管”制度,股權管理實行“生不增,死不減”的靜態管理模式,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布局“一村一品”拓寬致富路
????倒水鎮是長洲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要把扶貧產業做實做細,讓惠民政策落實到每一戶貧困戶。”長洲區區長陳捷說。
????在三貴村祥泰農業力木貢豬養殖基地,人們沒有看到糞污處理設備,卻也聞不到臭味。“我們采用發酵床生態養殖模式,解決了污染排放問題。”基地負責人黎亞培說。他介紹,現在基地共帶動村里14戶貧困戶參與養殖和務工,養殖的貢豬種源來自巴馬香豬、環江香豬、野山豬等優良品種。
????61歲的貧困戶黎春華過去曾因養豬沒銷路、賠了本,現在政府不僅給他采購了14頭貢豬寄養在基地,還為他安排工作崗位。看到近期常有外地客商進村考察和訂購貢豬,黎春華對政府引進的扶貧產業信心滿滿。“等賺了錢,學好技術,再多養幾頭。”黎春華高興地說。
????去年以來,長洲區科學謀劃和布局“一村一品”,聯系農業龍頭企業及合作社在條件成熟的地區發展特色種養產業。龍江驛村淡水養殖、旭村茶葉種植、倒水村花卉種植、路垌村水果種植、大橋村田螺養殖、泗洲村觀光旅游業等特色產業發展有聲有色。各地貧困戶通過扶貧信貸資金、土地、勞動力等入股合作社,發展增收有了門路。此外,長洲區出臺產業獎補政策,加大資金支持,提振貧困戶參與產業致富的信心。
????培育特色產業示范引領增效益
????山多地少、襟江帶水是長洲區農村發展的先天條件。根據這一實際,長洲區抓住梧州市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的契機,發展以休閑農業為支點的現代農業,串聯323省道沿線的睦鄰泳輝、摩天嶺旅游休閑體驗基地,實施差異化功能定位,打造休閑農業(核心)示范區,提升示范帶動能力,推進“農游合一”。
????位于西江北岸的龍華村山清水秀、林茂草豐。每逢周末,萬圣和“親水樂”休閑漁業基地里游人如織。市民搭乘觀光游艇在風光秀麗的庫區觀光,垂釣愛好者基地親水釣臺拋竿收竿。“基地由單一牧漁向全域休閑游轉變,在調整養殖品種、發展生態養殖模式的同時,利用漁業資源做活‘水文章’,旅游年營業額輕松突破了200萬元。”萬圣和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黎建威說。
????長洲區還依托長洲水利樞紐庫區寬闊水面和漁業傳統,以梧州市宏威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梧州市萬圣和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龍頭,整合漁業與餐飲、旅游等服務業,在江河網箱養殖漁業生產功能的基礎上,創建集漁業產供銷、旅游觀光、休閑娛樂、運動健身、生態養生、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現代休閑漁業示范區,示范區核心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
????長洲區農牧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已創建縣級示范區兩個、鄉級示范區一個,通過示范帶動,引導各地農戶擴大砂糖橘、白毫烏龍茶等優勢農產品種植面積,引進香豬、黑山羊養殖、田螺養殖等特色養殖項目,還扶持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東方美人茶、倒水綠色米、倒水手工腐竹、倒水河鮮等品牌,帶動農民增收。 |